如何迎接CMA備考之戰(zhàn)?
2017年CMA7月考試在即,如今已是六月,光陰有限,時間管理科學與否將直接影響備考效果。那有的學員就問,平時忙得不得了,無法保證學習時間怎么辦?
CMA考試復(fù)習講究的早準備。時間真的很有限,就學會取舍。CMA考試新添加的新綱知識點當然是你必須高度重視的,因為如果最能把握知識點的題目掛了,你的整門考試都掛了,簡直就是一道不得不闖的鬼門關(guān)。但其他的部分,比如其它的一些你覺得自己比較熟悉的,接觸過的一塊,如果你真的沒時間完全弄懂,那么不妨掌握最基礎(chǔ)的部分即可,而把你的時間放在財務(wù)報表等分值集中領(lǐng)域。至少先拿到這些你有把握的分數(shù),總比魚死網(wǎng)破兩頭空要強得多。
一個人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但方法和效率是可以無限提高的。不要把學習當做是一種負擔,這樣的話你每天學習時的心情就是低落的,效率自然也是大打折扣的。保持樂觀的心態(tài)去學習,不要有太多的壓力和負擔,前進起來自然更佳輕便。
借鑒美國的管理學家科維提出的時間管理理論,CMA備考期間,大家可以采用“四象限”法,即把所有手頭的工作按照重要和緊急兩個維度進行劃分,形成四個“象限”:既緊急又重要、重要但不緊急、緊急但不重要、既不緊急也不重要。利用這個法則管理時間,CMA備考其實可以變得充實而高效哦。
第一象限:既緊急又重要的事
這類事件主要考驗大家的經(jīng)驗和判斷力,因為它的執(zhí)行權(quán)重高,基本需要去立即執(zhí)行。這個時候各位一定要拋棄“拖延癥”,因為一旦把重要的事一拖再拖或準備不足,就會出現(xiàn)“火燒眉毛”的局面。
其實,本質(zhì)上來講,該象限的存在,多半是因為缺乏有效的做事計劃,導(dǎo)致本處于“重要但不緊急”第二象限的事情權(quán)重上升,轉(zhuǎn)化至此。這也是傳統(tǒng)思維狀態(tài)下的備考人的通常狀況,就是“忙”。
處于這一象限的事,如果對你的CMA備考幫助不大,建議快刀斬亂麻,火速解決,以留出更多的時間給第二象限。
第二象限:重要但不緊急的事
這個象限的事件應(yīng)該是最常見的,包括CMA的備考計劃也是如此,因為它允許了更長時間成本的存在。這類事情最大的特點在于不會對我們造成催促力量,需要大家主動去做,因此這也算考驗著個人的意志力和計劃執(zhí)行力。正如上面我們提到的,一旦這個象限里的事情處置不當,第一象限的事件就會迅速擴張,此時的我們會感到“壓力山大”,結(jié)果就是為了了事,疲于應(yīng)付。相反,如果大家多投入一些時間在這,做好每件事的規(guī)劃、準備與預(yù)防措施,那么我們每天不僅可以保證備考時間,還能留出充裕的自我放松、休息的時間。
把每天80%的精力投入到該象限,這樣可以讓第一象限的急事越來越少。此外,日常的瑣碎時間也必須放入此象限中,像記公式、背概念這種事根本無需放到整塊時間里解決,走路、等車甚至如廁的時間完成即可。
需要說明的是,既然是利用零碎時間,那么計劃千萬別太滿,否則會適得其反,變成一堆“爛尾”事件。大家可以將零碎的總時間統(tǒng)計一下,再按照這個總時間,安排相當于相同的整塊時間一半甚至三分之一數(shù)量的任務(wù)。因為畢竟時間零碎,下一秒就可能有突發(fā)狀況出現(xiàn),所以要留出一定的機動時間。
第三象限:緊急但不重要的事
就像是突然接到電話、突然有客人來訪等情況,表面看起來,這些都似乎在第一象限,因為事情一旦迫切發(fā)生,就會讓人有種“這件事很重要”的錯覺。實際上,就算重要也是對別人而言。大家花很多時間在這個里面打轉(zhuǎn),自以為是在第一象限,其實不過是在滿足別人的期望與標準。建議各位一定要壓縮和控制用在這一象限的時間。
怎樣控制呢?最好的方法是養(yǎng)成有規(guī)律的時間表。可以將每天的日程按照時間節(jié)點擬一個“作息一覽表”,貼在一個醒目的地方,以便進行自我暗示。
第四象限:不緊急也不重要的事
這類事件包括上網(wǎng)看一些令人上癮的小說以及滿屏的綜藝節(jié)目等。大家在進行時間管理時,針對這個象限,可能也常常告誡自己“不要做這些事”。
愿大家在接下來的CMA備考中,抓緊指縫的時間,做個行動派!
- 上一篇: 如何突破CMA備考路上的阻礙?
- 下一篇: 學習CMA,你將具備哪些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