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材料_2021年初級會計《初級會計實務》必學知識點




成為一個成功者最重要的條件,就是每天精力充沛的努力工作,不虛擲光陰。初級會計考試涉及到很多基礎知識點,把這些知識點牢牢掌握是通關的秘訣。下面小編帶來《初級會計實務》的必學知識點,快隨小編一起認真學習吧!
原材料
“打補丁”
“打補丁”-----進來時:
借:原材料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銀行存款
“打補丁”----出去時:先進先出法
1.6日:發(fā)出:100×1+50×2=200
結存:150×2=300
1.16日:發(fā)出:150×2+300×3+50×4=1400
結存:350×4=1400
“打補丁”----出去時:月末一次加權
1.31日:
1.6日發(fā)出成本:(100×1+200×2+300×3+400×4)/(100+200+300+400)=3
150×3=450
1.16日發(fā)出成本:500×3=1500
1.31日結存成本:(100+200+300+400-150-500)×3=1050
“打補丁”----出去時:移動加權平均法
1.5日平均單價:(100×1+200×2)/(100+200)=1.7
1.6日發(fā)出成本:150×1.7=255
結存成本:(100+200-150)×1.7=255
1.10日平均單價:(150×1.7+300×3)/(150+300)=2.6
1.16日發(fā)出成本:200×2.6=520
結存成本:(100+200-150+300-200)×2.6=650
原材料是指企業(yè)在生產過程中經過加工改變其形態(tài)或性質并構成產品主要實體的各種原料、主要材料和外購半成品,以及不構成產品實體但有助于產品形成的輔助材料。
原材料具體包括原料及主要材料、輔助材料、外購半成品(外購件)、修理用備件(備品備件)、包裝材料、燃料等。
原材料的日常收發(fā)及結存可以采用實際成本核算,也可以采用計劃成本核算。
實際成本法
計劃成本法:做預算的,衡量業(yè)績的
一、采用實際成本核算
1.購入材料
由于支付方式不同,原材料入庫的時間與付款的時間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在賬務處理上也有所不同。使用的會計科目有“原材料”“在途物資”等。
業(yè)務情形 | 賬務處理 |
單貨同到 | 借:原材料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銀行存款(或其他貨幣資金、應付票據(jù)、應付賬款等) |
業(yè)務情形 | 賬務處理 | |
單到 貨未到 | ①單到時: 借:在途物資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銀行存款(或其他貨幣資金、應付票據(jù)、應付賬款等) | ②材料驗收入庫時: 借:原材料 貸:在途物資 |
業(yè)務情形 | 賬務處理 | |
貨到 單未到 | ①月末仍未收到發(fā)票賬單時,材料按暫估價值入賬:(賬實相符) 借:原材料 貸:應付賬款—暫估應付賬款 | ②下月初用紅字沖銷原暫估入賬金額 ③待收到發(fā)票賬單以后再按“單貨同到”進行賬務處理 |
業(yè)務情形 | 賬務處理 | ||
采用預付貨款方式采購材料 | ①預付貨款時: 借:預付賬款 貸:銀行存款 | ②收到材料并驗收入庫時: 借:原材料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預付賬款 | ③補付貨款時: 借:預付賬款 貸:銀行存款 退回做相反分錄 |
【歷年考核要點】月末貨到單未到的暫估處理、下月初的賬務處理。
2.發(fā)出材料
借:生產成本(直接用于產品生產)
制造費用(間接用于產品生產)
銷售費用(銷售部門消耗)
管理費用(行政部門消耗)
在建工程(工程項目消耗)
研發(fā)支出(研發(fā)環(huán)節(jié)消耗)
委托加工物資(發(fā)出加工材料)
其他業(yè)務成本(用于出售)
貸:原材料
二、采用計劃成本核算
材料成本差異
1.原材料核算應設置的會計科目
“材料采購”科目(核算材料實際成本)
“原材料”科目(核算材料計劃成本)
“材料成本差異”科目(核算材料實際成本與計劃成本的差額)
“采購員、老板和秘書”故事
匯總:
匯總:
【提示】(1)材料成本差異>0,正數(shù),表示超支;材料成本差異<0,負數(shù),表示節(jié)約。
(2)“材料成本差異”科目的賬戶結構:
借方登記購入材料的超支差異及發(fā)出材料應負擔的節(jié)約差異;
貸方登記購入材料的節(jié)約差異及發(fā)出材料應負擔的超支差異。
期末如為借方余額,反映企業(yè)庫存材料實際成本大于計劃成本的差異(即超支差異);如為貸方余額,反映企業(yè)庫存材料實際成本小于計劃成本的差異(即節(jié)約差異)。
【歷年考核要點】材料成本差異科目的賬戶結構以及借方或貸方的核算內容。
2.原材料的賬務處理
業(yè)務情形 | 賬務處理(進來時) |
單貨同到 | 購買材料時: 借:材料采購(實際成本)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銀行存款(或其他貨幣資金、應付票據(jù)、應付賬款等) |
單貨同到 | 驗收入庫時: 借:原材料(計劃成本) 材料成本差異(超支差異) 貸:材料采購(實際成本) 材料成本差異(節(jié)約差異) |
貨到 單未到 | 按計劃成本暫估入賬,下月初用紅字沖回。單到時,再按正常的“單貨同到”處理 |
業(yè)務情形 | 賬務處理(發(fā)出時) | |
發(fā)出 材料時 | 平時發(fā)出材料時,一律用計劃成本 借:生產成本等(計劃成本) 貸:原材料(計劃成本) | 月末,計算本月發(fā)出材料應負擔的成本差異并進行分攤,將發(fā)出材料的計劃成本調整為實際成本 借:生產成本等 貸:材料成本差異(結轉超支差) 或者: 借:材料成本差異(結轉節(jié)約差) 貸:生產成本等 |
借:生產成本
貸:原材料
借:生產成本
貸:材料成本差異
借:材料成本差異
貸:生產成本
【提示1】材料成本差異率的計算。
本期材料成本差異率=(期初結存材料的成本差異+本期驗收入庫材料的成本差異)÷(期初結存材料的計劃成本+本期驗收入庫材料的計劃成本)×100%
(1)發(fā)出材料應負擔的成本差異=發(fā)出材料的計劃成本×本期材料成本差異率
發(fā)出材料的實際成本=發(fā)出材料的計劃成本+發(fā)出材料應負擔的成本差異=發(fā)出材料的計劃成本×(1+材料成本差異率)
(2)結存材料應負擔的成本差異=期末結存材料的計劃成本×本期材料成本差異率
結存材料的實際成本=結存材料的計劃成本+結存材料應負擔的成本差異=結存材料的計劃成本×(1+材料成本差異率)
【提示2】材料成本差異率為正數(shù)表示超支差,材料成本差異率為負數(shù)表示節(jié)約差。
【歷年考核要點】
1.“發(fā)出材料所負擔的材料成本差異”和“月末結存材料所負擔的材料成本差異”的計算
2.“發(fā)出材料實際成本”和“月末結存材料實際成本”的計算
以上計算,都要先計算出材料成本差異率。
注:以上《初級會計實務》學習內容選自東奧名師肖磊榮老師授課講義
(本文為東奧會計在線原創(chuàng)文章,僅供考生學習使用,禁止任何形式的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