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国偷拍自产在线观看蜜臀,亚洲av无码男人的天堂,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专区桃色,羞羞影院午夜男女爽爽,性少妇tubevⅰdeos高清

當前位置:東奧會計在線>初級會計職稱>經(jīng)濟法基礎>高頻考點>正文

個人所得稅的其他考點_2023年初級會計《經(jīng)濟法基礎》跟學打卡

來源:東奧會計在線責編:劉雪晶2023-04-07 16:30:54

備考初級會計考試,一旦決定了開始,就不要半途放棄,以下內容是東奧會計在線為考生們整理的《經(jīng)濟法基礎》關于“個人所得稅的其他考點”知識點詳解,小伙伴們抓緊學起來吧!

初級會計

考點:捐贈的個人所得稅處理(大綱要求:掌握)

1.全額扣除

(1)向紅十字事業(yè)的捐贈

個人通過非營利性的社會團體和國家機關向紅十字事業(yè)的捐贈,在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時,準予在稅前的所得額中全額扣除。

(2)向農(nóng)村義務教育的捐贈

個人通過境內非營利的社會團體、國家機關向農(nóng)村義務教育的捐贈,在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時,準予在稅前的所得額中全額扣除。

(3)向公益性青少年活動場所(其中包括新建)的捐贈

個人通過非營利性社會團體和國家機關對公益性青少年活動場所(其中包括新建)的捐贈,在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時,準予在稅前的所得額中全額扣除。

(4)向福利性、非營利性老年服務機構的捐贈,以及通過特定基金會用于公益救濟性的捐贈

個人通過非營利性的社會團體和政府部門向福利性、非營利性老年服務機構捐贈,通過特定的基金會用于公益救濟性的捐贈,符合相關條件的,準予在繳納個人所得稅稅前全額扣除。

2.限額扣除

個人將其所得通過中國境內的公益性社會組織、國家機關向教育、扶貧、濟困等公益慈善事業(yè)的捐贈,捐贈額未超過納稅人申報的應納稅所得額30%的部分,可以從其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國務院規(guī)定對公益慈善事業(yè)捐贈實行全額扣除的,從其規(guī)定。

個人所得稅捐贈的處理(綜述)

情形
能否扣除
扣除方法
注意事項
公益性
捐贈
?
限額扣除
限額為:“應納稅所得額”×30%
全額扣除
(1)向紅十字事業(yè)的捐贈
(2)向農(nóng)村義務教育的捐贈
(3)向公益性青少年活動場所(其中包括新建)的捐贈
(4)向福利性、非營利性老年服務機構的捐贈
(5)通過特定基金會用于公益救濟性的捐贈
直接捐贈
×
——
——

考點:個人所得稅的稅收優(yōu)惠(大綱要求:熟悉)

(一)免稅項目

1.省級人民政府、國務院部委和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以上單位,以及外國組織、國際組織頒發(fā)的科學、教育、技術、文化、衛(wèi)生、體育、環(huán)境保護等方面的獎金;

2.國債和國家發(fā)行的金融債券的利息;

3.按照國務院規(guī)定發(fā)給的政府特殊津貼、院士津貼,以及國務院規(guī)定免納個人所得稅的其他補貼、津貼;

4.福利費、撫恤金、救濟金;

5.保險賠款;

6.軍人的轉業(yè)費、復員費、退役金;

7.按照國家統(tǒng)一規(guī)定發(fā)給干部、職工的安家費、退職費、基本養(yǎng)老金或者退休費、離休費、離休生活補助費;

8.依照有關法律規(guī)定應予免稅的各國駐華使館、領事館的外交代表、領事官員和其他人員的所得;

9.中國政府參加的國際公約、簽訂的協(xié)議中規(guī)定免稅的所得;

10.國務院規(guī)定的其他免稅所得(由國務院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二)減稅項目

1.殘疾、孤老人員和烈屬的所得。

2.因自然災害遭受重大損失的。

3.國務院可以規(guī)定其他減稅情形,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三)其他免稅和暫免(不)征稅項目(包括但不限于)

1.企業(yè)依照國家有關法律規(guī)定宣告破產(chǎn),企業(yè)職工從該破產(chǎn)企業(yè)取得的一次性安置費收入,免予征收個人所得稅。

2.對被拆遷人依照相關規(guī)定的標準取得的拆遷補償款,免征個人所得稅。

3.個人領取原提存的住房公積金、基本醫(yī)療保險金、基本養(yǎng)老保險金,以及失業(yè)保險金,免予征收個人所得稅。

4.對工傷職工及其近親屬按照規(guī)定取得的工傷保險待遇,免征個人所得稅。

5.個體工商戶、個人獨資企業(yè)和合伙企業(yè)或個人從事種植業(yè)、養(yǎng)殖業(yè)、飼養(yǎng)業(yè)、捕撈業(yè)取得的所得,暫不征收個人所得稅。

6.自2019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外籍個人符合居民個人條件的,可以選擇享受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也可以選擇享受住房補貼、語言訓練費、子女教育費等津補貼免稅優(yōu)惠政策,但不得同時享受。外籍個人一經(jīng)選擇,在一個納稅年度內不得變更。(2023年新增)

考點:個人所得稅的征收管理(大綱要求:熟悉)

1.納稅申報

(1)個人所得稅以所得人為納稅人,以支付所得的單位或者個人為扣繳義務人。

(2)扣繳稅款

①扣繳義務人應當按照國家規(guī)定辦理全員全額扣繳申報,并向納稅人提供其個人所得和已扣繳稅款等信息。

②扣繳義務人每月或者每次預扣、代扣的稅款,應當在次月15日內繳入國庫,并向稅務機關報送扣繳個人所得稅申報表。

③稅務機關對扣繳義務人按照所扣繳的稅款,付給2%手續(xù)費。其中,個人按規(guī)定取得的扣繳手續(xù)費,免征個人所得稅。

(3)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納稅人應當依法辦理納稅申報:

①取得綜合所得需要辦理匯算清繳;

②取得應稅所得沒有扣繳義務人;

③取得應稅所得,扣繳義務人未扣繳稅款;

④取得境外所得;

⑤因移居境外注銷中國戶籍;

⑥非居民個人在中國境內從兩處以上取得工資、薪金所得;

⑦國務院規(guī)定的其他情形。

2.匯算清繳

(1)是否需要匯算清繳

①居民個人取得綜合所得,按年計算個人所得稅;有扣繳義務人的,由扣繳義務人按月或按次預扣預繳稅款;需要辦理匯算清繳的,應當在取得所得的次年3月1日至6月30日內辦理匯算清繳。

②非居民個人取得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有扣繳義務人的,由扣繳義務人按月或者按次代扣代繳稅款,不辦理匯算清繳。

③納稅人取得經(jīng)營所得,按年計算個人所得稅,由納稅人在月度或者季度終了后15日內向稅務機關報送納稅申報表,并預繳稅款;在取得所得的次年3月31日前辦理匯算清繳。

④納稅人取得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chǎn)租賃所得,財產(chǎn)轉讓所得和偶然所得,按月或者按次計算個人所得稅,有扣繳義務人的,由扣繳義務人按月或者按次代扣代繳稅款,不辦理匯算清繳。

(2)納稅人可以委托扣繳義務人或者其他單位和個人辦理匯算清繳。

3.納稅人取得應稅所得沒有扣繳義務人的,應當在取得所得的次月15日內向稅務機關報送納稅申報表,并繳納稅款。

4.納稅人取得應稅所得,扣繳義務人未扣繳稅款的,納稅人應當在取得所得的次年6月30日前,繳納稅款;稅務機關通知限期繳納的,納稅人應當按照期限繳納稅款。

5.居民個人從中國境外取得所得的,應當在取得所得的次年3月1日至6月30日內申報納稅。

6.納稅人因移居境外注銷中國戶籍的,應當在注銷中國戶籍前辦理稅款清算。

居民個人自行申報、扣繳與匯算清繳的比較

情形
是否實行扣繳制度
匯算清繳時間/納稅時間
居民個人取得境內所得
綜合所得
預扣預繳
次年3月1日至6月30日
經(jīng)營所得
自行申報納稅
次年3月31日前
利息、股息、紅利所得
代扣代繳
次月15日內
財產(chǎn)租賃所得
財產(chǎn)轉讓所得
偶然所得
取得所得沒有扣繳義務人
自行申報納稅
次月15日內
取得應稅所得,扣繳義務人未扣繳稅款
自行申報納稅
次年6月30日前
居民個人取得境外所得
自行申報納稅
次年3月1日至6月30日

考點:居民個人取得境外所得(大綱要求:掌握)

1.合并計算還是單獨計算

居民個人從中國境內和境外取得的綜合所得、經(jīng)營所得,應當分別合并計算應納稅額;從中國境內和境外取得的其他所得,應當分別單獨計算應納稅額。具體而言:

(1)居民個人來源于中國境外的綜合所得,應當與境內綜合所得合并計算應納稅額;

(2)居民個人來源于中國境外的經(jīng)營所得,應當與境內經(jīng)營所得合并計算應納稅額,居民個人來源于境外的經(jīng)營所得,按照規(guī)定計算的虧損,不得抵減其境內或他國(地區(qū))的應納稅所得額,但可以用來源于同一國家(地區(qū))以后年度的經(jīng)營所得按中國稅法規(guī)定彌補;

(3)居民個人來源于中國境外的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chǎn)租賃所得,財產(chǎn)轉讓所得和偶然所得,不與境內所得合并,應當分別單獨計算應納稅額。

2.居民個人從中國境外取得的所得,可以從其應納稅額中抵免已在境外繳納的個人所得稅稅額,但抵免額不得超過該納稅人境外所得依照個人所得稅法規(guī)定計算的應納稅額。

考點:非居民個人(大綱要求:掌握)

1.非居民個人取得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有扣繳義務人的,由扣繳義務人按月或者按次代扣代繳稅款,不辦理匯算清繳。

2.應納稅所得額

(1)非居民個人工資、薪金所得的應納稅所得額=每月收入額-5000元

(2)非居民個人勞務報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的應納稅所得額=每次收入額=每次收入×(1-20%)

(3)非居民個人稿酬所得的應納稅所得額=每次收入額=每次收入×(1-20%)×70%

3.稅率(大綱要求:了解)

個人所得稅稅率表

(非居民個人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適用)

級數(shù)
應納稅所得額
稅率(%)
速算扣除數(shù)(元)
1
不超過3000元的
0
2
超過3000元至12000元的部分
10
210
3
超過12000元至25000元的部分
20
1410
4
超過25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
25
2660
5
超過35000元至55000元的部分
30
4410
6
超過55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
35
7160
7
超過80000元的部分
45
15160

4.非居民個人從中國境內2處以上取得工資、薪金所得的,應當在取得所得的次月15日內申報納稅。

說明:以上內容節(jié)選自東奧黃潔洵老師2023年《經(jīng)濟法基礎》基礎班講義,僅供考生學習參考,禁止任何形式的轉載。

推薦閱讀:下載六周學習計劃 |查看知識點匯總購課解鎖更多知識點

打印

精選推薦

報考咨詢中心 資深財會老師為考生解決報名備考相關問題 立即提問

資料下載
查看資料
免費領取

學習方法指導

零基礎入門班

名師核心課程

摸底測試習題

章節(jié)練習前兩章

階段學習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