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購與付款循環(huán)審計流程
1.制定采購計劃
(1)生產、倉儲部門定期編制采購計劃。
(2)經相關部門負責人審批后提交采購部門。
(3)相關報表項目認定:應付賬款(存在)
2. 供應商認證及信息維護
(1)對于合作的供應商事先進行資質審核,將通過審核的供應商信息錄入系統,形成完整的供應商清單。
(2)及時對供應商信息變更、更新。
(3)采購部門只能向通過審核的供應商采購物品。
(4)相關報表項目認定:應付賬款(存在)
3. 請購商品和服務
(1)按使用部門填寫請購單。
(2)由于請購單是來自各個部門的,所以無法連續(xù)編號。
(3)相關報表項目認定:應付賬款(存在)
4. 編制訂購單
(1)采購部門負責編制訂購單。
(2)采購部門詢價后確定供應商,詢價與確定供應商應職責分離。(沒有職責分離,會導致詢價人員隨意確定供應商)
(3)采購信息管理員根據經恰當審批的請購單生成連續(xù)編號的訂購單。
(4)相關報表項目認定:應付賬款(存在、完整性)
5. 執(zhí)行采購
(1)采購自動化信息系統的被審計單位,采購業(yè)務員根據系統顯示的“待處理”訂購單信息,安排供應商發(fā)貨。
(2)相關報表項目認定:應付賬款(存在、完整性)
6.驗收商品
(1)驗收部門首先需要比較所驗收商品與訂購單上的要求是否相符,然后盤點商品并檢查商品有無損壞。
(2)驗收部門對已收貨的每張訂購單編制一式多聯連續(xù)編號的驗收單。
(3)驗收人員應將其中一聯送交財務部門。
(4)相關報表項目認定:存貨(存在、完整性)、應付賬款(存在、完整性)
7. 儲存商品
(1)儲存崗位與驗收崗位職責分離。
(2)限制無關人員接近倉庫。
(3)相關報表項目認定:存貨(存在)
8. 確認與記錄負債
(1)在記錄采購交易前,財務部門需要檢查訂購單、驗收單和供應發(fā)票是否一致。
(2)檢查無誤后,會計人員編制轉賬憑證/付款憑證,經會計主管審核后登記賬簿。
(3)如果月末尚未收到供應商發(fā)票,財務部門需根據驗收單和訂購單暫估相關負債。
(4)相關報表項目認定:應付賬款(存在、完整性、權利和義務、準確性、計價和分攤)、存貨(存在、完整性、權利和義務、準確性、計價和分攤)
9. 辦理付款
現以支票為例:
(1)由被授權的財務部門負責簽發(fā)支票。
(2)被授權簽發(fā)的人員,應確定每張支票后附有已經批準的未付款憑單。
(3)不得簽發(fā)無記名或空白的支票。
(4)相關報表項目認定:應付賬款(存在、完整性、權利和義務、準確性、計價和分攤)、存貨(存在、完整性、權利和義務、準確性、計價和分攤)
10. 記錄現金、銀行存款支出
(1)會計主管應獨立檢查計入銀行存款日記賬和應付賬款明細賬的金額的一致性。
(2)由非出納人員獨立編制銀行存款余額調節(jié)表。
(3)相關報表項目認定:貨幣資金(存在、完整性)、應付賬款(存在、完整性)
增加審計程序不可預見性的方法
1.對某些以前未測試的低于設定的重要性水平或風險較小的賬戶余額和認定實施實質性程序。注冊會計師可以關注以前未曾關注過的審計領域,盡管這些領域可能重要程度比較低。如果這些領域有可能被用于掩蓋舞弊行為,注冊會計師就要針對這些領域實施一些具有不可預見性的測試。
2.調整實施審計程序的時間,使其超出被審計單位的預期。比如說,如果注冊會計師在以前年度的大多數審計工作都圍繞著12月或在年底前后進行,那么被審計單位就會了解注冊會計師這一審計習慣,因此可能會把一些不適當的會計調整放在年度的9月、10月或11月等,以避免引起注冊會計師的注意。因此,注冊會計師可以考慮調整實施審計程序時測試項目的時問,從測試12月的項目調整到測試9月,10月或11月的項目。
3.采取不同的審計抽樣方法,使當年抽取的測試樣本與以前有所不同。
4.選取不同的地點實施審計程序,或預先不告知被審計單位所選定的測試地點。例如,在存貨監(jiān)盤程序中,注冊會計師可以到未事先通知被審計單位的盤點現場進行監(jiān)盤,使被審計單位沒有機會事先清理現場,隱藏一些不想讓冊會計師知道的情況。
推薦閱讀:
說明:因政策不斷變化,以上會計實操相關內容僅供參考,如有異議請以官方更新內容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