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資產內部審計經驗分享
固定資產是指使用時間超過12個月的,價值達到一定標準的非貨幣性資產,比如企業(yè)的辦公樓、生產用的機械設備等。作為企業(yè)賴以生產經營的資產,無論是在購置還是后續(xù)折舊、處置等環(huán)節(jié)在內部審計時都要給予重視。下面就來看看內部審計固定資產時應注意哪些事項。
這里所說的固定資產修理是指對固定資產的日常維護,這類修理不會增加資產的經濟利益,也不會提高資產的效率,在會計實務中于發(fā)生時計入當期費用。
多記修理費用會影響損益,進而會使企業(yè)利潤減少。所以內部審計人員應當檢查固定資產修理費用支出與固定資產規(guī)模的匹配度,每筆修理費用與具體固定資產的對應關系,并將本期費用與往期修理費用支出進行對比,如果比對的結果表明存在異常,則很有可能存在錯報。
固定資產改良是指支出數額較大,受益期超過1年,而且使用固定資產的性能、質量等都有較大的改進。固定資產的改良支出通常作為資本化支出。
根據會計準則的規(guī)定,固定資產在改良期間不需計提折舊,但內審人員仍應關注改良前累計折舊的計提情況,這關系到后續(xù)固定資產賬面價值的計算。由于固定資產改良的計算比較復雜,內部審計人員需要關注改良后的固定資產入賬金額是否正確,固定資產使用壽命的確認是否合理。
企業(yè)需要按照規(guī)定對固定資產進行減值測試,當固定資產的存在不能為企業(yè)帶來盈利或固定資產的銷售凈價低于其賬面價值時,就要計提固定資產減值。
內審人員在對固定資產減值進行審查時,要親自重新測算減值金額是否正確。由于在確定減值金額的時候需要利用人為的主觀判斷,所以內審人員要關注企業(yè)減值測試方法是否是合理的,是否存在人為偏向。
根據會計準則的規(guī)定,處置固定資產收回的價款,應沖減固定資產清理支出,差額計入資產處置損益科目。
有時企業(yè)為了控制利潤將固定資產凈收入仍掛在固定資產清理賬中,并結轉下年再處理。內審人員需要關注固定資產處置的賬務處理是否規(guī)范。
熟悉造假方式有助于內審工作的順利開展,希望本篇固定資產內部審計的經驗分享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本文整理自董浩老師的《固定資產后續(xù)管理內部審計》課程講義,轉載請注明出處)
更多相關知識請點擊:審計資訊
推薦課程:審計晉升體系|審計員特訓營入門班|審計思路養(yǎng)成課——生產與存貨循環(huán)
說明:因政策不斷變化,以上會計實操相關內容僅供參考,如有異議請以權威部門最新政策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