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撤銷的民事法律行為_2020年注會《經濟法》預習知識點




小鳥眷戀春天,因為它懂得飛翔才是生命的價值。注冊會計師經濟法預習階段知識點已更新,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內容導航】
可撤銷民事法律行為與無效民事法律行為的區(qū)別
可撤銷的民事法律行為的種類
撤銷權的消滅
民事法律行為被確認無效或者被撤銷的法律后果
【所屬章節(jié)】
第二章 基本民事法律制度
【知識點】可撤銷的民事法律行為
可撤銷的民事法律行為
一、可撤銷民事法律行為與無效民事法律行為的區(qū)別
(1)行為成立后的效力不同
可撤銷的民事法律行為在撤銷前已經生效,在被撤銷之前,其法律效果可以對抗除撤銷權人以外的任何人。而無效的民事法律行為在法律上當然無效,從一開始即不發(fā)生法律效力。
(2)主張權利的主體不同
可撤銷的民事法律行為的撤銷,應由撤銷權人申請,人民法院不主動干預。而無效的民事法律行為在內容上具有明顯的違法性,對無效的民事法律行為的確認,不以當事人的意志為轉移,司法機關和仲裁機構可以在訴訟或者仲裁過程中主動宣告其無效。
(3)行為效果不同
可撤銷的民事法律行為的撤銷權人對權利行使擁有選擇權,當事人可以選擇撤銷其行為,也可以通過承認的表示使撤銷權消滅。如果撤銷權人未在規(guī)定的期限內行使撤銷權,可撤銷的民事法律行為將終局有效,不得再被撤銷??沙蜂N的民事法律行為一經撤銷,則視同無效的民事法律行為,其效力溯及至行為開始,即自行為開始時無效。而無效的民事法律行為則自始無效、絕對無效。
(4)行使時間不同
可撤銷的民事法律行為,其撤銷權的行使有時間限制。而無效的民事法律行為不存在此種限制。
二、可撤銷的民事法律行為的種類
(1)重大誤解
基于重大誤解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行為人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2)顯失公平
一方利用對方處于危困狀態(tài)、缺乏判斷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為成立時顯失公平的,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3)脅迫
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脅迫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受脅迫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解釋】受脅迫的對象可以是相對人,也可以是相對人的親友。受脅迫的客體可以是生命、健康、榮譽、名譽、財產等。
(4)欺詐
①一方以欺詐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受欺詐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②第三人實施欺詐行為,使一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對方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該欺詐行為的,受欺詐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三、撤銷權的消滅
(1)當事人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1年內、重大誤解的當事人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3個月內沒有行使撤銷權;
(2)當事人受脅迫,自脅迫行為終止之日起1年內沒有行使撤銷權;
(3)當事人知道撤銷事由后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放棄撤銷權;
(4)當事人自民事法律行為發(fā)生之日起5年內沒有行使撤銷權的,撤銷權消滅。
四、民事法律行為被確認無效或者被撤銷的法律后果
民事法律行為無效、被撤銷或者確定不發(fā)生效力后,行為人因該行為取得的財產,應當予以返還;不能返還或者沒有必要返還的,應當折價補償。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賠償對方由此所受到的損失;各方都有過錯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法律另有規(guī)定的,依照其規(guī)定。
注:以上注會考試知識點選自郭守杰老師《注冊會計師經濟法》授課講義
(本文為東奧會計在線原創(chuàng)文章,僅供考生學習使用,禁止任何形式的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