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財務與會計》重要知識點:行政行為的基本理論
【小編導言】我們一起來學習2014《財務與會計》重要知識點:行政行為的基本理論。
【內(nèi)容導航】:
1.概念與特征
2.行政行為的內(nèi)容與效力
3.行政行為的分類
4.行政行為的合法要件
5.行政行為的無效、撤銷和廢止

本知識點屬于《稅收相關法律》科目第一篇行政法律制度第一章行政法基本理論第三節(jié)行政行為的內(nèi)容。
【知識點】:行政行為的基本理論
(一)概念與特征
1.行政事實行為
行政事實行為(如行政機關公開政府信息),是指行政主體不以實現(xiàn)某種特定的法律效果為目的,而以影響或者改變事實狀態(tài)為目的實施的行為。
2.行政行為的特征
(1)從屬法律性:任何行政行為必須有法律依據(jù);
(2)自由裁量性;
(3)單方意志性;
(4)效力先定性:行政行為一經(jīng)作出,即被推定有效,未被國家有權機關依法宣布為違法無效之前,對行政機關本身和行政相對方以及其他國家機關具有約束力。
(5)強制性。
(二)行政行為的內(nèi)容與效力
1.內(nèi)容:賦予權益或義務、剝奪權益或免除義務、變更法律地位和確認法律事實與法律地位。
2.效力
(1)確定力
、賹τ谛姓黧w來說,非依法定理由和程序,不得隨意改變其行為內(nèi)容,或就同一事項重新作出行政行為;
、趯τ谛姓鄬Ψ絹碚f,不得否認行政行為的內(nèi)容或隨意改變行為內(nèi)容,非依法也不得請求改變行政行為。
(2)拘束力:對行政主體、行政相對人、有關人員或組織均有約束力。
(3)公定力:一經(jīng)作出推定為合法有效。
(4)(強制)執(zhí)行力
、俨⒎撬械男姓袨槎紩婕皬娭茍(zhí)行;
②并非行政行為在任何情況下都必須強制執(zhí)行,在相對方拒不履行義務的情況下,行政行為才需要予以強制執(zhí)行;
、鄄⒎切姓袨槌闪⒑,就必須立即予以執(zhí)行。
(三)行政行為的分類
1.一般分類
2.行政終局裁決行為
(1)對于行政終局裁決行為,行政相對人不得向法院起訴;法院無權對行政終局裁決行為的合法性予以審查。
(2)行政終局裁決行為只能由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法律”設定,行政機關不能通過行政立法自行設定終局裁決行為。
(四)行政行為的合法要件
1.行政行為的主體應當合法;
2.行政行為應當在行政主體的權限范圍內(nèi)實施;
3.行政行為的內(nèi)容應當合法、適當;
4.行政行為應當符合法定程序;
(五)行政行為的無效、撤銷和廢止
責任編輯:龍貓的樹洞
- 上一個文章: 2014《稅收相關法律》預習:其他行使行政職權的組織
- 下一個文章: 2014《稅收相關法律》預習:抽象行政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