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是為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明確侵權責任,預防并制裁侵權行為,促進社會和諧穩(wěn)定,而制定的法律。由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審議于2009年12月26日通過,自2010年7月1日起實施。
更新時間:2022-09-20 16:29:59 查看全文>>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是為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明確侵權責任,預防并制裁侵權行為,促進社會和諧穩(wěn)定,而制定的法律。由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審議于2009年12月26日通過,自2010年7月1日起實施。
更新時間:2022-09-20 16:29:59 查看全文>>
民事法律行為的分類:
(1)根據(jù)法律行為成立中意思表示的構成特點劃分:
單方法律行為
僅由行為人一方意思表示構成的民事法律行為,如行使追認權、行使撤銷權、行使抵銷權、立遺囑、拋棄所有權。
雙方法律行為
雙方行為人內容相向的意思表示達成一致方可成立的法律行為,如合同行為、收養(yǎng)協(xié)議、委托監(jiān)護協(xié)議。
共同法律行為
行政法包括行政法規(guī)。
行政法是關于行政權力的授予、行使以及對行政權力進行監(jiān)督控制和對其消極后果予以補救的法律規(guī)范的總稱。它調整在行政權權力的授予、行使及對其監(jiān)督過程中所發(fā)生的社會關系。包括行政法律、行政法規(guī)、行政規(guī)章等等。
行政法的特征
形式特征:
行政法沒有統(tǒng)一、完整的法典。
行政法規(guī)范數(shù)量多,且具有多種法律淵源。
內容特征:
侵權責任的構成要件包括
1.損害
原告應當對損害之存在、損害的種類、范圍和程度承擔舉證責任(“誰主張誰舉證”)。
2.加害行為違法
加害行為違法,是指加害行為違反法律對加害人所設定的義務、違反公序良俗對加害害人所要求的義務、違反在特定環(huán)境下加害人依常識或者誠實信用原則所應當承擔的義務而致他人權益損害。
3.過錯
過錯的類型
侵權責任的歸責原則
1.過錯責任原則
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1)如果加害人在主觀上不存在過錯,就不承擔民事責任。
(2)除法律作出特別規(guī)定的外,侵權責任一般采取過錯責任原則。
2.過錯推定原則
“根據(jù)法律規(guī)定”推定行為人有過錯,行為人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侵權法的歸責原則
1.過錯責任原則
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1)如果加害人在主觀上不存在過錯,就不承擔民事責任。
(2)除法律作出特別規(guī)定的外,侵權責任一般采取過錯責任原則。
2.過錯推定原則
“根據(jù)法律規(guī)定”推定行為人有過錯,行為人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民事法律責任是民事主體對于自己因違反合同,不履行其他民事義務,或者侵害國家的、集體的財產(chǎn),侵害他人的人身財產(chǎn)、人身權利所引起的法律后果,依法應當承擔的民事法律責任。
民事責任的承擔方式有:
(1)停止侵害
(2)排除妨礙
(3)消除危險
(4)返還財產(chǎn)
(5)恢復原狀
民事法律責任是民事主體對于自己因違反合同,不履行其他民事義務,或者侵害國家的、集體的財產(chǎn),侵害他人的人身財產(chǎn)、人身權利所引起的法律后果,依法應當承擔的民事法律責任。是法律責任的一種,除具有法律的強制性和約束力等一般法律責任的共同特征外。還有其獨特的特征:
是一種因違反民事法律規(guī)范所承擔的法律責任。違反民事法律規(guī)范,是承擔民事法律責任的前提條件。如果當事人的行為(包括作為和不作為)不違反民事法律規(guī)范的規(guī)定,就不存在承擔民事法律責任的問題。應承擔民事法律責任的民事違法行為通常包括:侵權行為;違約行為;不履行其他民事義務的行為,如不履行撫養(yǎng)、扶養(yǎng)、贍養(yǎng)義務的行為,不返還不當?shù)美男袨椋瑹o因管理不給付管理人必要費用的行為,接受遺贈而不履行遺囑所附義務的行為等。
是一種以財產(chǎn)為主要內容的法律責任。
最新知識問答
名師講解侵權責任法
知識導航
注冊會計師
初級會計師
初級會計師
高級會計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