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抽樣風險是指注冊會計師根據樣本得出的結論,與對總體全部項目實施與樣本同樣的審計程序得出的結論存在差異的可能性。非抽樣風險包括審計風險中不是由抽樣所導致的所有風險。
更新時間:2025-08-30 14:10:00 查看全文>>
抽樣風險是指注冊會計師根據樣本得出的結論,與對總體全部項目實施與樣本同樣的審計程序得出的結論存在差異的可能性。非抽樣風險包括審計風險中不是由抽樣所導致的所有風險。
更新時間:2025-08-30 14:10:00 查看全文>>
傳統(tǒng)變量抽樣屬于統(tǒng)計抽樣。
傳統(tǒng)變量抽樣運用正態(tài)分布理論,根據樣本結果推斷總體的特征。傳統(tǒng)變量抽樣涉及難度較大、較為復雜的數學計算,注冊會計師通常使用計算機程序確定樣本規(guī)模,一般不需懂得這些方法所用的數學公式。
1.傳統(tǒng)變量抽樣的優(yōu)點:
①如果賬面金額與審定金額之間存在較多差異,傳統(tǒng)變量抽樣可能只需較小的樣本規(guī)模就能滿足審計目標。
②注冊會計師關注總體的低估時,使用傳統(tǒng)變量抽樣比貨幣單元抽樣更合適。
③需要在每一層追加選取額外的樣本項目時,傳統(tǒng)變量抽樣更易于擴大樣本規(guī)模。
④對零余額或負余額項目的選取,傳統(tǒng)變量抽樣不需要在設計時予以特別考慮。
審計抽樣考慮抽樣風險,無論是控制測試還是細節(jié)測試,注冊會計師都可以通過擴大樣本規(guī)模降低抽樣風險。在實施控制測試時,如果注冊會計師推斷的控制有效性高于其實際有效性(“信賴過度風險”),或在實施細節(jié)測試時,注冊會計師推斷某一重大錯報不存在而實際上存在(“誤受風險”),注冊會計師最需要關注的是“信賴過度風險”和“誤受風險”,這兩類抽樣風險通常會使注冊會計師得出錯誤的結論,發(fā)表不恰當的審計意見,影響審計效果。
與此同時,在實施控制測試時,注冊會計師推斷的控制有效性低于其實際有效性(“信賴不足風險”),或在實施細節(jié)測試時,注冊會計師推斷某一重大錯報存在而實際上不存在(“誤拒風險”),這兩類抽樣風險通常導致注冊會計師實施額外的工作,影響審計效率。
抽樣風險是指注冊會計師根據樣本得出的結論,可能不同于如果對整個總體實施與樣本相同的審計程序得出的結論的風險。
審計抽樣,是指注冊會計師在實施審計程序時,從審計對象總體中選取一定數量的樣本進行測試,并根據測試結果,推斷審計對象總體特征的一種方法。
使用范圍
當控制的運行留下軌跡時,注冊會計師可以考慮使用審計抽樣實施控制測試;
在實施細節(jié)測試時,注冊會計師可以使用審計抽樣獲取審計證據。
推薦閱讀:
1.如樣本中發(fā)現了控制偏差,有兩種處理辦法:
(1)擴大樣本規(guī)模,以進一步收集證據(當已有的證據無法直接形成抽樣結論)。
(2)認為控制沒有有效運行,增加對相關賬戶的實質性程序(即放棄對控制的信賴)。
注冊會計師確定的可接受信賴過度風險為10%,可容忍偏差率為7%,預計總體偏差為1.75%。在信賴過度風險為10%時,7%可容忍偏差率與1.75%預計總體偏差率的交叉處為55,即所需的樣本規(guī)模為55。
樣本偏差率=樣本中偏差個數/樣本規(guī)模。樣本偏差率是總體偏差率的最佳估計,但注冊會計師必須考慮抽樣風險,如果是統(tǒng)計抽樣,考慮抽樣風險后,就是總體偏差率上限,即總體偏差率上限=風險系數/樣本量。
控制測試中的抽樣風險包括信賴過度風險和信賴不足風險。信賴過度風險是指推斷的控制有效性高于其實際有效性的風險。信賴過度風險可能導致不適當地減少從實質性程序中獲取的證據,進而導致審計的有效性下降,更容易導致注冊會計師發(fā)表不恰當的審計意見,因而更應予以關注。信賴不足風險是指推斷的控制有效性低于其實際有效性的風險。信賴不足風險可能導致注冊會計師增加不必要的實質性程序,進而導致降低審計效率。
統(tǒng)計抽樣是指同時具備下列特征的抽樣方法:(1)隨機選取樣本;(2)運用概率論評價樣本結果。不同時具備上述兩個特征的抽樣方法為非統(tǒng)計抽樣。
最新知識問答
名師講解抽樣風險是什么
知識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