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共物品分為純公共物品和準公共物品。純公共物品是指具有完全的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一般認為,國防、治安等都是最典型的純公共物品。準公共物品是指具有有限的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準公共物品具有一定程度的擁擠性,部分間接購買,部分直接購買,消費時可以部分分割,政府和私人都可以提供。
更新時間:2025-05-15 15:28:48 查看全文>>
支出功能分類科目設類、款、項三級。《2024 年政府收支分類科目》中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功能分類科目為:一般公共服務支出、外交支出、國防支出、公共安全支出、教育支出、科學技術支出、文化旅游體育與傳媒支出、社會保障和就業(yè)支出、衛(wèi)生健康支出、節(jié)能環(huán)保支出、城鄉(xiāng)社區(qū)支出、農林水支出、交通運輸支出、資源勘探工業(yè)信息等支出、商業(yè)服務業(yè)等支出、金融支出、援助其他地區(qū)支出、自然資源海洋氣象等支出、住房保障支出、糧油物資儲備支出、災害防治及應急管理支出、預備費、其他支出、轉移性支出、債務還本支出、債務付息支出、債務發(fā)行費用支出。
更多相關知識請點擊:
會計重要性和可靠性的區(qū)別
我國《2024年政府收支分類科目》將政府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科目分為稅收收入、非稅收入、債務收入和轉移性收入四類。其中非稅收入包括專項收入、行政事業(yè)性收費收入、罰沒收入、國有資本經營收入、國有資源(資產)有償使用收入、捐贈收入、政府住房基金收入和其他收入八款。
點擊查看相關知識點:
組織設計的主要內容包括哪些
公共物品的特征。第一,非競爭性。所謂非競爭性,是指消費者對某一種公共物品的消費并不影響其他人對該公共物品的消費。為實現對公共物品的消費,消費者之間沒必要展開競爭或爭奪,即公共物品可以被許多人同時消費,它對某一人的供給并不會減少對其他人的供給;某人分享某公共物品的利益,通常也不會減少其他人分享該公共物品的利益。例如,國防、道路、環(huán)境治理、電視廣播等公共物品都有這種特點。第二,非排他性。所謂非排他性,是指公共物品可以由任何消費者進行消費,其中任何一個消費者都不會被排除在外。某些公共物品雖然存在技術上排他的可能性,但是排他的成本非常昂貴,以致在經濟上不可行。
點擊查看相關知識點:
人力資源bp的工作內容是什么
“純公共物品”具有兩大特征,即消費上的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前者指的是某種公共物品一旦被提供,增加一個人的消費并不增加任何額外成本,也就是增加一個人消費的邊際供給成本為零。這一特征強調了集體提供公共物品的潛在收益。后者指的是一種公共物品一旦被提供,要排除一個額外的消費者在技術上不可行,或者盡管技術上排他是可行的,但這樣做的成本過高。這一特征指出了通過市場機制提供公共物品的潛在困難。
更多相關知識請點擊:
市場經濟的特征有哪些
公共物品的概念是:
公共物品是指公共使用或消費的物品。公共物品是與私人物品相對應的一個概念,消費具有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特征,一般不能或不能有效通過市場機制由企業(yè)和個人來提供,主要由政府來提供。公共物品是相對那些可以劃分為企業(yè)或個人消費單元的基本生活或生產資料等私人物品而言的共享性物質產品和服務項目。
公共物品融資的類型:
政府融資(強制融資)
“免費搭車”問題使得公共物品市場融資機制失靈,所以政府應作為公共物品供給的資金提供者,以強制稅收的形式為公共物品融資;
缺點:難以滿足社會成員對公共物品的多樣化需求。
私人融資(自愿融資)
公共物品的聯合融資
(1)公共物品在一定情況下,由私人來提供是可能的,但多數情況下,應在私人融資和公共融資之間作出分工;
(2)對于政府來說,通過價格機制激勵私人自愿提供公共物品,而不是親自來提供,則是最為理想的;
(3)常見的手段是政府以財政補貼和稅收優(yōu)惠等方式,鼓勵私人機構提供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的政府融資
(1)“免費搭車”問題使得公共物品市場融資機制失靈,所以政府應作為公共物品供給的資金提供者,以強制稅收的形式為公共物品融資;
(2)缺點:難以滿足社會成員對公共物品的多樣化需求。
公共物品的自愿融資
(1)非排他性成為對自愿融資起阻礙作用的關鍵因素;
(2)盡管有這種限制,公共物品有時還經由收費的集體行動而被自愿提供,特別是在公共物品的受益結構和成本分擔都比較清晰的小規(guī)模集體中,或者當提供者同時也是該公共物品的主要受益者時;
(3)缺點:可能導致公共物品供給數量不足和結構不平衡。
公共物品的政府融資
(1)“免費搭車”問題使得公共物品市場融資機制失靈,所以政府應作為公共物品供給的資金提供者,以強制稅收的形式為公共物品融資;
(2)缺點:難以滿足社會成員對公共物品的多樣化需求。
相關知識推薦
最新知識問答
名師講解公共物品的分類
知識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