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財務成本管理》基礎考點:產品成本計算制度的類型
【東奧小編】現階段進入2015年注會基礎備考期,是全面梳理考點的寶貴時期,我們一起來學習2015《財務成本管理》基礎考點:產品成本計算制度的類型。
【內容導航】:
(一) 產品成本計算制度的類型
【所屬章節(jié)】:
本知識點屬于《財務成本管理》科目第十四章產品成本計算第一節(jié)產品成本的概念的內容。
【知識點】:產品成本計算制度的類型
種類 |
區(qū)別 | |
第一組 |
實際成本計算制度 |
(1)計算產品的實際成本; (2)計算結果是資產負債表“存貨”項目的計價依據和利潤表“已銷產品成本”的計量依據。 |
標準成本計算制度 |
(1)計算產品的標準成本; (2)將產品標準成本和成本差異列入財務報表。 | |
第二組 |
全部成本計算制度 |
把生產制造過程的全部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費用)都計入產品成本。 |
變動成本計算制度 |
將生產制造過程的變動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變動制造費用)計入產品成本,而將固定制造成本列為期間費用。 | |
第三組 |
產量基礎成本計算 制度 |
以產量作為分配間接費用的基礎,這種成本計算制度往往會夸大高產量產品的成本,而縮小低產量產品的成本,并導致決策錯誤。 (1)整個工廠僅有一個或幾個間接成本集合(如制造費用、輔助生產等),它們通常缺乏同質性(包括間接人工、折舊及電力等各不相同的項目); (2)間接成本的分配基礎是產品數量,或者與產量有密切關系的直接人工成本或直接材料成本等,成本分配基礎(直接人工成本)和間接成本集合(制造費用)之間缺乏因果聯(lián)系; (3)適用于產量是成本主要驅動因素的傳統(tǒng)加工業(yè)。 |
作業(yè)基礎成本計算 制度 |
(1)建立眾多的間接成本集合,這些成本集合應具有“同質性”,即被同一個成本動因所驅動; (2)間接成本的分配應以成本動因為基礎; (3)適用于新興的高科技領域。直接材料與直接人工成本占全部成本的比重很小,而且與間接成本之間沒有因果關系。 |
責任編輯:roroao
- 上一篇文章: 2015《財務成本管理》基礎考點:產品成本計算的目的和要求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