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決策方法的運用_2024注會財管備考重點




2024年注會《財管》第十六章的“生產決策方法的運用”在學習過程中需要注意兩點:考試不特指時,固定成本是共享的固定成本,停產某一產品,固定成本也會發(fā)生;考試如果特指專屬固定成本,停產某一產品,專屬固定成本就不會發(fā)生。
? 24年注會沖刺階段章節(jié)習題,點擊練習 > ? 新人福利領取,登錄即送專屬學習資料!>
注會考試中《財管》科目是學習難度較大的科目。除了要有一定的會計理論基礎支撐之外。還要有一定的理科思維及運算能力。但并不意味著《財管》是難以突破的存在。掌握重點知識,爭取在核心內容上得分,亦是備考的技巧之一。想知道更多《財管》的備考重點。
點擊查看:2024年注會財管《輕一》名師講義,備考重點匯總>>
【所屬章節(jié)】
第十六章 短期經營決策
第二節(jié) 生產決策
【知 識 點】
關生產決策方法的運用
(一)保留或關閉生產線或其他分部決策
1.不特指的情況下,虧損生產線或分部的固定成本是共享固定成本,是非相關成本。
決策依據(jù) | 因為固定成本非相關,所以考慮邊際貢獻指標即可 |
決策原則 | ①如果企業(yè)剩余生產能力無法轉移,虧損的產品或部門能夠提供正的邊際貢獻 ,就不應該立即停產 ②如果企業(yè)剩余生產能力可以轉移,虧損的產品或部門提供正的邊際貢獻>剩余生產能力轉移帶來的相關利潤,就不應該立即停產 |
2.如果題目特指虧損產品的固定成本是專屬固定成本,則決策時要考慮為相關成本。
決策依據(jù) | 因為有相關固定成本存在,所以考慮的指標是息稅前利潤。 |
決策原則 | ①如果企業(yè)剩余生產能力無法轉移,虧損的產品或部門能夠提供正的相關利潤 ,就不應該立即停產 ②如果企業(yè)剩余生產能力可以轉移,虧損的產品或部門提供正的相關利潤>剩余生產能力轉移帶來的相關利潤,就不應該立即停產 |
(二)零部件自制或外購決策
決策依據(jù) | 因相關收入為零,故選擇相關成本小的方案即可 | |
相關成本 | 外購 | 外購成本 |
自制 | 需要分情況分析,相關成本包括自制的變動成本、轉產的機會成本、專屬成本以及租金等 |
(三)特殊訂單是否接受決策
企業(yè)往往會面對一些特殊的訂貨合同,這些訂貨合同的價格有時會低于市場價格,甚至低于平均單位成本。
決策原則 | 接受訂單增加的相關損益大于0,可接受訂單 |
相關成本 | 變動成本、專屬成本及機會成本等 【提示】 (1)若追加訂貨妨礙正常訂貨的完成,則由于接受追加訂貨而使正常銷量減少的邊際貢獻應視為追加訂單方案的機會成本 (2)如果相關的剩余生產能力可以轉移,則應將轉移剩余生產能力的可能收益作為追加訂貨方案的機會成本考慮 |
(四)約束資源最優(yōu)利用決策
決策指標 | 單位約束資源的邊際貢獻=單位邊際貢獻/單位產品所需用的約束資源 |
決策原則 | 優(yōu)先安排“單位約束資源的邊際貢獻”最大的方案 |
提示
使用單位約束資源邊際貢獻進行決策的方法可稱為單位約束資源邊際貢獻分析法,本質上是一種邊際貢獻分析法。優(yōu)先安排“單位約束資源的邊際貢獻”最大的方案,可以使邊際貢獻總額最大。
(五)出售或深加工的決策
決策方法 | 總額法 | 差額分析法 |
決策指標 | 計算各方案的相關利潤 相關利潤=相關收入-相關成本 【提示】三種及以上方案的比較決策,總額法更方便 | 差額利潤=深加工增加的相關收入-深加工增加的相關成本 其中:增加的相關收入=加工后出售的收入-直接出售的收入 增加的相關成本=進一步深加工追加的成本 【提示】比較適用于兩種方案比較時 |
決策原則 | 選擇相關利潤最大的方案 | 差額利潤>0,才可選擇深加工 |
注會考試時間是8月23日-25日,知識學習需要徐徐漸進,掌握重要內容,更會事半功倍。上文知識點內容根據(jù)閆華紅老師《輕一基礎精講班》講義整理,閆華紅老師2024年主講的注會C雙名師輕松過關?班課程正在更新!2025年注會新課也已上線,想給自己加一年保障,可點擊圖片了解詳情。
(本文為東奧會計在線原創(chuàng)文章,僅供考生學習使用,禁止任何形式的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