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級經濟師《經濟基礎》考點:離散程度的測度
雖然備考中級經濟師考試不是件簡單的事,但是大家不必擔憂,制定好完備的備考計劃,并保質保量地完成,每天鞏固《經濟基礎》科目知識點,幫助我們打好基礎,順利過關。
【內容導航】
(一)方差和標準差
(二)離散系數
【所屬章節(jié)】
本知識點屬于《經濟基礎》科目 第二十四章統(tǒng)計描述
【知識點】離散程度的測度
離散程度的測度
(一)方差和標準差
集中趨勢對一組數據的代表程度,取決于該組數據的離散水平。數據的離散程度越大,集中趨勢的測度值對該組數據的代表性就越差,離散程度越小,其代表性就越好。
1. 方差。方差是數據組中各數值與其均值離差平方的平均數,它能較好地反映出數據的離散程度,是實際中應用最廣泛的離散程度測度值。
方差越小,說明數據值與均值的平均距離越小,均值的代表性越好。
2. 標準差。標準差即方差的平方根。
(二)離散系數
1. 名稱:變異系數或標準差系數;
2. 公式:標準差/均值:CV=s/`X
3. 應用:不同類別數據離散程度的比較,消除了測度單位和觀測值水平不同的影響。
【示例】某學校學生的平均年齡為20歲,標準差為3歲;該校教師的平均年齡為38歲,標準差為3歲。比較該校學生年齡和教師年齡的離散程度。
【解析】
學生年齡的離散系數=3/20=0.15
教師年齡的離散系數=3/38=0.0789
結論:學生年齡的離散程度更大。
人靜心不浮,靜心才能豁達。馬上臨近考試了,大家在認真?zhèn)淇嫉耐瑫r記得也要隨時關注中級經濟師經濟基礎知識點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