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種新的理論的創(chuàng)立和發(fā)展,除了對以往理論成果的繼承和揚棄,以及所反映的社會實踐內容的發(fā)展外,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對包括相鄰學科在內的新的方法論工具的借鑒、運用和創(chuàng)新,F代管理會計的發(fā)展正是如此。追溯現代管理會計的發(fā)展軌跡,可以看出,現代管理會計從傳統(tǒng)的會計學科中分離出來,成為與財務會計并列的獨立的學科并不斷發(fā)展完善,這一過程是一個廣泛引入和應用相鄰學科的新的方法,從而不斷豐富學科本身內容的過程,是一個伴隨著現代管理科學的發(fā)展而發(fā)展的過程。
(一)
在20世紀初,隨著泰羅科學管理理論的廣泛推行和應用,在實際工作中會計如何為提高企業(yè)的勞動生產率,降低成本,增加生產效率和資本收益被提到議事日程上來。此時作為現代管理會計雛形的成本會計,開始引進與泰羅的科學管理方法直接聯(lián)系的某些技術方法,如“標準成本”、“差異分析”、“預算控制”等。這些方法的引入和應用,大大豐富和擴展了成本會計的內容,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原有會計體系的基本結構和主體內容,開辟了會計直接服務于企業(yè)管理的新途徑,直接推進了成本會計向現代管理會計發(fā)展的進程。但是,限于當時科學技術水平,企業(yè)生產經營過程的復雜程度,管理會計本身的成長狀況,以及相鄰學科的發(fā)展情況,尤其是泰羅科學管理理論和方法的某些弊病和缺陷,管理會計賴以形成的理論(包括方法)和實踐的基礎與條件尚不成熟,所以,在較長時期,上述技術方法只被看作是會計配合推行泰羅的科學管理所作的一些嘗試,只是作為原有會計體系中的一個附帶部分而存在,并沒有形成一個相對獨立的科學的理論與方法體系。
從20世紀30年代起到40年代中期,隨著第二次科學技術革命的開始,系統(tǒng)論、控制論、信息論(簡稱“三論”)的產生,現代管理成為一個集方法、手段、技術、理論為一體的整體,形成為管理科學。而包括“三論”在內的現代管理科學的形成和發(fā)展,對現代管理會計在理論上起著奠基和指導的作用,充實了成本會計的內容。特別是現代管理科學方法論工具的廣泛引入和運用,賦予它現代化的管理方法,成為現代管理會計方法的新的生長點,大大豐富了管理會計的方法體系。在現代管理科學的直接推動下,最終從傳統(tǒng)會計中催生了管理會計,并使其成為在現代條件下主要致力于加強企業(yè)內部生產經營與管理,尤其是對企業(yè)的未來進行科學預測與決策,對生產經營活動進行事中、事前規(guī)劃的新的相對獨立的理論與方法體系。
(二)
所謂現代管理方法,是指能夠有效保證管理活動正常進行,促進管理職能和管理目標順利實現的各種專門方法和技術,它是管理的主體作用于客體的橋梁。現代管理方法以定量分析、系統(tǒng)性和擇優(yōu)性為其基本特征。它所包括的一整套管理技術,在現代管理會計中應用較多的有預測技術、決策技術、控制技術、規(guī)劃技術、協(xié)調技術等。
在管理會計中具體應用的預測技術主要有:有資金、成本、銷售、利潤預測中采用的經驗推斷法,如:特爾菲法、基本因素分析法、相互影響矩陣法;時間序列預測法中的趨勢預測法、趨勢平均法、指數平滑法、直線趨勢法、二次曲線法、指數曲線法;因果預測法中的簡單線性回歸預測法、多元線性回歸預測法、非線性回歸預測法,以及投入產出分析預測法、經濟計量法、馬爾科夫預測法等。
具體應用的決策技術主要有:確定型問題的決策模型、非確定型問題的決策模型、風險型問題的決策模型和博弈型問題的決策模型等,如,在多種產品生產數量決策中應用的逐次測試法、矩陣法、單純形法;在定價決策中應用的微分極值法、邊際分析法、0.6指數定價法、保利基礎定價法、臨界成本定價法以及最優(yōu)價格一數量組合決策方法等;在存貨決策中對于享有數量折扣時、因素不確定時、成本資料不完備時等條件下應用的經濟訂貨量法以及掛簽制度法、ABC分析法等;在投資決策中應用的凈現值法、現值指數法、內含報酬率法、等年值比較法、投資回收期法和投資報酬率法等。
規(guī)劃技術中應用較多的有線性規(guī)劃、目標規(guī)劃和動態(tài)規(guī)劃等,如在存貨規(guī)劃確定經濟訂貨量的逐次測試表法、圖示法和數學模型求解法等。
具體應用的控制技術主要有:成本控制技術,如,在產品成本控制中采用價值分析方法控制產品設計成本(這是產品成本控制中最重要的一環(huán)),采用差異分析法等控制產品制造成本,采用標準成本制度控制產品成本(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制造費用以及成本差異),采用定量訂貨控制法、雙堆控制法、ABC分類控制法和定期訂貨控制法等控制存貨成本;利潤控制技術,如,采用本量利分析法控制利潤,在確定情況下的本量利分析、在不確定情況下的本量利分析、非線性情況下的本量利分析以及本量利關系中的敏感性分析;預算控制技術,如,在生產經營全面預算控制中采用的彈性預算控制、概率預算控制、零基預算控制和滾動預算控制以及把總預算中確定的指標按照企業(yè)內部生產經營上劃分的各個責任中心進行分解的責任預算控制等。
現代管理方法尤其是精密的數量學科方法的廣泛引入和應用,在較大程度上改變了一些不具現實性的假設(長期以來,人們對管理會計的研究批判性強、務實性差、理論研究與實際問題相脫離等問題頗有非議,甚至說管理會計過時了)。如,假設處理和獲取信息不需付出代價,交易成本為零;信息是充分和準確的,不存在不確定性;管理者(代理人)的利益與企業(yè)整體利益(或委托人利益)是一致的:企業(yè)產銷平衡;固定成本保持不變;變動成本與產量呈完全線性關系;銷售收入與銷售量呈完全線性關系;銷售中各種產品的品種結構固定不變以及所使用的會計數據是真實可靠的;強調統(tǒng)計顯著性而忽略實際政策意義等。而且突破了管理會計研究方法的局限性,使管理會計的研究更符合實際情況,并在實踐中取得了顯著效果。
比如,用非線性方程來描述成本、收入與產銷量之間的依存關系,這意味著當銷售收入、成本均表現為曲線時,可以也需要根據原始數據進行加工,分別確定其各自反映的有關因素之間依存關系的函數表達式,然后建立利潤函數式,并據以進行本量利分析。又如,當產品的銷售價格、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都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時,對于它們的預期的變動,往往難以在事前掌握得十分準確,而只能做大略的估計,在這種情況下,利潤將相應的增加或降低到多少,就有多種可能。這時若僅通過原來一項簡單計算或單因素分析已不可能得到一個定值。當通過引入和動用現代管理方法中的概率分析方法,就可以估計和分析它們將在什么樣的范圍內變動,有關數值在這個范圍內出現的可能概率是多少,然后加以綜合考慮,最終就可以確定一個最可能達到的數值!叭摗辈粌H為現代管理會計的研究和進一步發(fā)展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而且還直接成為管理會計中的實用方法和技術。
20世紀六七十年代發(fā)展起來的耗散結構理論、協(xié)同學理論、突變論(簡稱“新三論”)、超循環(huán)理論等又使管理會計有了新的飛躍。目前,直接起源于“新老三論”的現代管理方法,已成為管理會計中最富有生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方法系列,它們有系統(tǒng)方法、系統(tǒng)模擬方法、信息方法、反饋控制方法、協(xié)同學方法、系統(tǒng)動力學方法、黑箱方法等。
比如,系統(tǒng)方法中的運籌學方法,就是在給定的目標及其約束條件下,通過建立數學模型進行運算和求解,對系統(tǒng)進行全面規(guī)劃,統(tǒng)籌兼顧,從備選方案中選擇出較優(yōu)的方案,為決策提供科學的定量依據。它包括規(guī)劃論、博弈論、決策論、庫存論、質量控制、網絡計劃法等。而系統(tǒng)分析方法是根據目標需要,從系統(tǒng)整體性的觀點出發(fā),把系統(tǒng)分析對象作為一個系統(tǒng)等待,運用系統(tǒng)的思想、方法、程序、組織及各種技巧,對系統(tǒng)對象進行定量和定性分析、評價,使其在整體上達到最優(yōu)目標的科學方法。它的主要特點在于它的整體性。
責任編輯:dingsk
- 上一篇文章: 淺談企業(yè)應收賬款全面管理
- 下一篇文章: 成本法估價的認識與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