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稅收抵免制度是什么
精選回答
答案:
國際稅收抵免制度:
抵免限額的確定
一般來說,抵免限額是指居住國(國籍國)允許居民(公民)納稅人從本國應納稅額中,扣除就其外國來源所得繳納的外國稅款的最高限額,即對跨國納稅人在外國已納稅款進行抵免的限度。這個限額以不超過其外國來源所得按照本國稅法規(guī)定的適用稅率計算的應納稅額為限。因而,它關系到國際重復征稅能否得到避免,也關系到居住國(國籍國)的稅收權益是否得到保障的問題。
分國限額法與綜合限額法
分國限額法是指在多國稅收抵免條件下,跨國納稅人所在國政府對其外國來源所得,按其來源國別,分別計算抵免限額的方法。
綜合限額法是在多國稅收抵免條件下,跨國納稅人所在國政府對其全部外國來源所得,不分國別匯總在一起,統(tǒng)一計算抵免限額的方法。
分國限額法與綜合限額法相比較,各有其優(yōu)點,在不同條件下,它們所起作用的結果是不同的。首先,當跨國納稅人在國外經(jīng)營普遍盈利且國外稅率與國內(nèi)稅率高低不平(納稅人在高稅國與低稅國均有投資)的情況下,采用綜合限額法對納稅人有利,而分國限額法則對居住國有利。其次,當跨國納稅人的國外經(jīng)營活動盈虧并存時,實行分國限額法對納稅人有利,而采用綜合限額法則對居住國有利。
直接抵免法與間接抵免法
直接抵免法是指一國政府對本國居民直接繳納或應由其直接繳納的外國所得稅給予抵免的方法。它適用于對同一經(jīng)濟實體即總、分機構間的稅收抵免。直接抵免法的計算步驟是:一是確定抵免限額,前已述及。二是允許抵免額的確定。允許抵免額是指抵免限額與實繳非居住國稅款兩者之間數(shù)額較小者(即兩者取其小)。三是居住國應凈征收的所得稅款,即“居住國應稅所得十非居住國應稅所得)X居住國稅率-允許抵免額。涉及多國直接抵免時,視采用分國限額法還是綜合限額法來計算確定允許抵免額。
間接抵免法是指一國政府對本國居民間接繳納外國所得稅給予抵免的方法。它既適用于母子公司的經(jīng)營方式,又適用于母、子、孫等多層公司的經(jīng)營方式。間接抵免法的計算略顯復雜,其中最為關鍵和核心的是股息還原的確定,其他的計算過程大體與直接抵免的計算相同。股息還原的辦法是把外國子公司支付的股息還原成未征稅前的數(shù)額,將外國子公司支付的股息占該公司所得稅后全部所得的比重,乘以該公司已納所得稅,然后再加上外國源泉征收的股息預提稅,這個結果相當于股息所承擔的外國所得稅,再加上母公司實際收到的股息,就成為股息還原所得。
稅收饒讓
所謂稅收饒讓,又稱為饒讓抵免,是指居住國政府對其居民在非居住國得到稅收優(yōu)惠的那部分所得稅,特準給予饒讓,視同已納稅額而給予抵免,不再按本國稅法規(guī)定補征。嚴格地說, 稅收饒讓不是一種獨立的避免國際重復征稅的方法,它只是抵免法的附加,是在采取抵免法計算本國居民應納所得稅額時,根據(jù)同有關國家預先締結的稅收協(xié)定規(guī)定,出于鼓勵本國居民從事國際經(jīng)濟活動的積極性和維護非居住國利益的雙重目的而給予的特殊優(yōu)惠。
關注東奧會計在線稅務師頻道,了解更多關于稅務師考試的相關資訊!
免費試聽 全部>>
-
稅務師
存貨可變現(xiàn)凈值的確定
2025《財務與會計》輕1名師·...
免費
已有2500人學習 -
稅務師
無形資產(chǎn)的取得
2025《財務與會計》輕1名師·...
免費
已有2500人學習 -
稅務師
固定資產(chǎn)折舊
2025《財務與會計》輕1名師·...
免費
已有2500人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