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不正當競爭法是為保障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健康發(fā)展,鼓勵和保護公平競爭,制止不正當競爭行為,保護經(jīng)營者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制定的法律。
更新時間:2021-11-22 10:58:28 查看全文>>
反不正當競爭法是為保障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健康發(fā)展,鼓勵和保護公平競爭,制止不正當競爭行為,保護經(jīng)營者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制定的法律。
更新時間:2021-11-22 10:58:28 查看全文>>
抵押權消滅的法定情形有
(1)主債權消滅;
(2)抵押權實現(xiàn);
(3)抵押物因不可歸責于任何人的事由而滅失;
(4)抵押權人放棄抵押權。
抵押財產的范圍
債務人或者第三人有權處分的下列財產可以抵押:
法律行為的分類
根據(jù)法律行為成立中意思表示的構成特點劃分:單方法律行為、雙方法律行為、多方法律行為。
根據(jù)法律行為的效果領域劃分:財產法律行為、身份法律行為。
根據(jù)法律行為成立是否必須踐行特定形式劃分:要式法律行為、不要式法律行為。
根據(jù)彼此關聯(lián)的法律行為間依從關系劃分:主法律行為、從法律行為。
根據(jù)彼此關聯(lián)的法律行為有無獨立的實質內容劃分:基本法律行為、補助法律行為。
根據(jù)法律行為效力發(fā)生于行為人生前或死后劃分:生存法律行為、死因法律行為。
行政處罰法定原則要求有處罰設定權法定、依據(jù)法定、主體法定、程序法定。
行政處罰沒有依據(jù)或者實施主體不具有行政主體資格的,行政處罰無效。
違反法定程序構成重大且明顯違法的,行政處罰無效。
行政處罰的基本原則:
(1)行政處罰法定原則;
(2)處罰公開、公正、過罰相當原則;
(3)處罰與教育相結合原則;
行政行為的合法要件
行政行為的主體應當合法;
行政行為應當在行政主體的權限范圍內實施;
行政行為的內容應當合法、適當;
行政行為應當符合法定程序。
行政行為的無效:行政行為存在重大且明顯違法的,屬于無效情形。無效的行政行為自始無效。
行政行為的撤銷,是指在具備可撤銷情形下,由有權國家機關作出撤銷決定后使其失去法律效力。
行政事實行為和行政法律行為的區(qū)別
定義不同:
行政事實行為是指行政主體不以實現(xiàn)某種特定的法律效果為目的,而以影響或者改變事實狀態(tài)為目的實施的行為。
行政法律行為是指行政主體實施行政管理和服務活動、行使行政職權或履行行政服務職能過程中所作出的具有法律意義的、旨在產生某種行政法律效果的行為。
特征不同:
行政事實行為特征:公法上的行為;實施行政職權的行為;不以產生法律效果為目的。
行政法律行為特征:從屬法律性、裁量性、單方意志性、效力先定性、強制性。
行政法律關系的特征有
行政法律關系當事人一方必須是行政主體。
行政法律關系具有非對等性,即行政法律關系當事人雙方的權利義務不對等。
行政法律關系的內容一般是法定的,即行政法律關系當事人之間通常不能相互約定權利義務,不能自由選擇權利和義務,必須依據(jù)法律享有權利,承擔義務。
行政主體實體上的權力與義務往往是重合的。
行政法律關系爭議通過行政程序、準司法程序以及司法程序解決。
行政法律關系,是指由行政法調整的,在行政主體行使職權時與相對方形成的一種行政法上的權利與義務關系。
行政處罰裁量規(guī)則適用
(1)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規(guī)定可以給予行政處罰,當事人首次違反且情節(jié)輕微,井在稅務機關發(fā)現(xiàn)前主動改正的或者在稅務機關責令限期改正的期限內改正的,不予行政處罰。
(2)稅務機關應當責令當事人改正或者限期改正違法行為的,除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另有規(guī)定外,責令限期改正的期限一般不超過30日。
(3)一事不二罰
①對當事人的同一個稅收違法行為不得給予2次以上罰款的行政處罰。
②當事人同一個稅收違法行為違反不同行政處罰規(guī)定且均應處以罰款的,應當選擇適用處罰較重的條款。
(4)告知權利和說明理由
最新知識問答
名師講解反不正當競爭法
知識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