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標利潤要求變化時允許各因素的升降幅度:當目標利潤有所變化時,只有通過調整各因素現有水平才能達到目標利潤變動的要求。因此,對各因素允許升降幅度的分析,實質上是各因素對利潤影響程度分析的反向推算,在計算上表現為敏感系數的倒數。
更新時間:2022-02-19 11:31:55 查看全文>>
目標利潤要求變化時允許各因素的升降幅度:當目標利潤有所變化時,只有通過調整各因素現有水平才能達到目標利潤變動的要求。因此,對各因素允許升降幅度的分析,實質上是各因素對利潤影響程度分析的反向推算,在計算上表現為敏感系數的倒數。
更新時間:2022-02-19 11:31:55 查看全文>>
影響企業(yè)利潤的主要因素有產品銷售數量、銷售價格、固定成本、變動成本等。將這四個因素按敏感系數的絕對值排列,其順序依次是單價、單位變動成本、銷售量、固定成本。即:影響利潤最大的因素是單價和單位變動成本,然后才是銷售量和固定成本。
利潤的敏感性分析計算公式
敏感系數=利潤變動百分比/因素變動百分比
敏感系數反映了各因素變動百分比和利潤變動百分比之間的比例,即當各因素升降1%時,利潤將隨之上升或下降百分之幾(敏感系數正號為同向變動,負號為反向變動)。
按絕對值大小判斷敏感性。敏感系數的絕對值大于1為敏感因素,絕對值小于1為非敏感因素。
企業(yè)利潤分配:
1、承擔被沒收的財物損失,支付各項稅收的滯納金和罰款。
未分配利潤不是凈利潤。
未分配利潤從數量上來說,是企業(yè)期初未分配利潤,加上本期實現的凈利潤,減去提取的盈余公積和分配出去的利潤后的余額。
未分配利潤是指企業(yè)實現的凈利潤經過彌補虧損、提取盈余公積和向投資者分配利潤后留存在企業(yè)的歷年結存的利潤。相對于所有者權益的其他部分來說,企業(yè)對于未分配利潤的使用有較大的自主權,受國家法律法規(guī)的限制少。
1.當期實現盈利:
借:本年利潤
貸: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2.當期發(fā)生虧損:
稅后利潤補虧是不需要作賬務處理。正常結轉的時候,稅后利潤會自動彌補虧損的。只要正常將本年利潤轉入未分配利潤即可。
借:本年利潤
貸: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只有用盈余公積彌補虧損,需作賬務處理,會計分錄為:
借:盈余公積
貸:利潤分配——盈余公積補虧
盈余公積
營業(yè)利潤率的計算公式:
營業(yè)利潤率=(營業(yè)利潤/營業(yè)收入)×100%,營業(yè)利潤率表明企業(yè)通過生產經營獲得利潤的能力,該比率越高表明企業(yè)的盈利能力越強。
營業(yè)利潤=營業(yè)收入-營業(yè)成本-營業(yè)稅金及附加-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資產減值損失+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公允價值變動損失)+投資收益(-投資損失)+資產處置收益(-資產處置損失)+其他收益。
其中:
營業(yè)收入=主營業(yè)務收入+其他業(yè)務收入;
營業(yè)成本=主營業(yè)務成本+其他業(yè)務成本。
營業(yè)利潤率的定義:
敏感性分析是針對潛在的風險性,研究項目的各種不確定因素變化至一定幅度時,計算其主要經濟指標變化率及敏感程度的一種方法。敏感性分析是在確定性分析的基礎上,進一步分析不確定性因素對項目最終效果指標的影響及影響程度。
影響企業(yè)利潤的主要經濟指標有銷售數量,固定成本,銷售價格,變動成本、單位邊際貢獻。
1、銷售數量
銷售量是指企業(yè)在一定時期內實際促銷出去的產品數量。它包括按合同供貨方式或其它供貨方式售出的產品數量,以及尚未到合同交貨期提前交貨的預交合同數量。但不包括外購產品(指由外單位購入、不需要本企業(yè)任何加工包裝,又不與本企業(yè)產品一起作價配套出售的產品)的銷售量。
2、固定成本
固定成本,是指其總額在一定時期及一定業(yè)務量范圍內,不直接受業(yè)務量變動的影響而保持固定不變的成本。
3、銷售價格
銷售價格是消費者為取得該商品的使用權而必須支付的、具有客觀性的貨幣數量。在購買行為過程中,消費者的頭腦會對商品的客觀價格作出相應評價,比如消費者會認為這一價格偏高,或認為價格適中、價格偏低,不管消費者是否購買,這種客觀價格在頭腦中的反映是一直存在的,我們把消費者頭腦中對客觀價格的反映叫做主觀價格。
4、變動成本
預測目標利潤額方法:
(1)量、本、利,分析法
目標利潤=預計產品的銷售數量×(單位產品的售價-單位產品變動成本)-固定成本費用
影響因素,銷售數量、銷售單價、單位變動成本、固定成本費用。
(2)銷售收入利潤法
目標利潤=預計銷售收入×測算的銷售利潤率
(3)成本利潤率法
最新知識問答
名師講解目標利潤要求變化時允許各因素的升降幅度
知識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