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動性偏好理論的提出者是誰
精選回答
凱恩斯認為, 貨幣供給(Ms ) 是外生變量, 其變化由中央銀行直接控制。因此, 貨幣供給獨立于利率的變動;貨幣需求(Md ) 的變動取決于公眾的流動性偏好。公眾的流動性偏好動機包括交易動機、預防動機和投機動機。其中, 交易動機和預防動機形成的交易需求與利率無關, 與收入呈正相關關系, 是收入的遞增函數(shù), 記為Md1 (Y); 投機動機形成的投機需求與利率呈負相關關系, 是利率的遞減函數(shù), 記為Md2 (r)
貨幣總需求函數(shù): Md =Md1 (Y) +Md2 (r)
流動性偏好理論的特點:
該理論的隱含假定是,當貨幣供求達到均衡時,整個國民經(jīng)濟處于均衡狀態(tài),凱恩斯認為決定利率的所有因素均為貨幣因素,利率水平與實體經(jīng)濟部門沒有任何關系。因此,他屬于于“純貨幣分析”的框架。在方法論上,它從古典科率理論“純實物分析”的一個極端跳到”純貨幣分析“的另一個”極端“。
流動性溢價理論計算公式:
長期利率=期限內預期短期利率的平均值+流動性溢價率
流動性溢價體現(xiàn)在利率上,其實是缺乏流動性的補償,期限越長,流動性越缺乏,溢價越高。
點擊查看相關知識點:
想要獲取更多中級經(jīng)濟師考試報名相關資訊內容,請多多關注東奧會計在線中級經(jīng)濟師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