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要考CMA?(附備考攻略)
為什么要考CMA呢?CMA和中國的財會考試更注重理論不同,考核的方式和出題角度也有很大的差別。從科目關聯(lián)來說,P1的成本管理部分(包括成本差異分析)、內部控制部分和P2的大部分知識,與注會、稅務師、中級職稱的《財務成本管理》以及注會的《公司戰(zhàn)略和風險管理》有知識的共通,所以,如果你有備考注會、稅務師、中級職稱中相關科目的經驗,相比而言對于學習CMA的幫助會大一些。
很多人面對CMA都會感到無比的驚慌。哪些做法能幫助大家順利地拿下考試?
首先談談怎么看書,可以用滾動學習法。在學習新課的同時,把之前的章節(jié)再過一遍。一直保持復習,可能學完最后一章,第一章的熟悉度還是能達到60~70%,這就為第二輪復習打下了很好的基礎。做題的時候,把會做的、不會做的、做錯了的都在書中找到相應的位置,針對知識點而不只是某一個具體題目,細讀與此相關的一整塊內容,這樣才能全面理解,這個過程中每一遍翻書你都會有更深刻的理解,以后再做題時思路也就更開闊了;在考試前的一個月針對重點章節(jié)要多看。
要自己去總結Essay例題。每個Essay題都是一個結合案例材料的綜合分析題,這來源于平時學習對知識理解的積累,以及考前的歸納總結。比如P1中預算編制這一節(jié),分別講到了它的概念、分類、步驟、不同預算方式的比較,有了這些基本框架,再去把細節(jié)吃透,其次,對那些優(yōu)缺點、局限性等要對比記憶,對類似“A、B兩者的優(yōu)缺點”的題目,有時候A的優(yōu)點就是B的缺點。
學習沒有捷徑,需要反復練習。題目不光要“做”,還要“看”,尤其是考前時間緊張的階段,通過看題目思考解題思路和它對應的知識點,形成思維習慣,對照自己是否已掌握方法,而不一定每道題都去花時間計算。另外,平常練習的時候盡量不要記答案,尤其是考試的時候,除非你非常確定是原題,如果不能確定,還是盡量要從知識點本身出發(fā),按照正常的解題步驟去計算和考量,這一切都取決于你平時練習的時候是不是真正掌握而非一知半解。
低估復習時間是參加CMA考試的人最常見的錯誤,認為自己效率很高,最后一個月才開始啟動備考計劃,結果卻是失敗。時間管理對考試而言非常重要。但太早開始復習也可能引發(fā)別的麻煩,比如你可能過一段時間就記不清前面的學習內容,又或者是每次學得太少,總是暫緩復習計劃等。
要以講義為主線,因為講義上的都是重中之重,然后結合講義來作相關展開。你所要做的不是在考試中拿滿分,而是保證一定量的正確答題數(shù)來通過考試。
具體在考試做題時間上的節(jié)奏把握,有條件的考生可以參加幾次模擬考試,這能幫助你盡快了解出題套路、題目數(shù)量、時間要求以及相關主題。
從題量上來看,選擇題是CMA考試中最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它的成績直接影響著考試結果。要充分利用題庫這一資源。
對待證書要有良好的心態(tài)。通過考證書能為自己鍍金,可并不提倡功利地學習、考試,一方面要量力而行,另一方面要明白人生除了專業(yè)能力之外,還有很多方面值得去有意識地提升自己。不管多厲害的證書得到的不只是一張紙,還有通過這些學習經歷和在工作中運用獲得的,證書背后的東西,更是你的人生標簽。設定好你的目標,并嚴格按照計劃執(zhí)行復習過程,你就有更大的可能成為一名合格的CMA持證人。
(來源:東奧會計在線 作者:文玉玲)
- 上一篇: 如何科學地刷CMA考題?
- 下一篇: CMA的影響力究竟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