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快速導航: | |
一、單項選擇題(1-12) | 單項選擇題(13-25) |
二、多項選擇題(1-5) | 多項選擇題(6-10) |
三、簡答題(1-3) | 簡答題(4-6) |
四、綜合題 |
要求:代A注冊會計師分別采用均值估計抽樣、差額估計抽樣和比率估計抽樣三種方法計算推斷的總體錯報金額。
【答案】
(1)
樣本項目的平均審定金額=8 000 000÷200=40 000
總體的審定金額=40 000×3 000=120 000 000
推斷的總體錯報=120 000 000-150 000 000=-30 000 000
(2)
樣本平均錯報=(8 000 000-12 000 000)÷200= -20 000
推斷的總體錯報=-20 000×3 000= -60 000 000
(3)
比率=8 000 000 / 12 000 000 =2/3
估計的總體實際金額=150 000 000×2/3=100 000 000
推斷的總體錯報=100 000 000-150 000 000=-50 000 000
5.(本小題6分。)A注冊會計師負責審計甲公司2011年度財務報表。甲公司2011年12月31日應收賬款余額為3 000萬元。A注冊會計師認為應收賬款存在重大錯報風險, 決定選取金額較大以及風險較高的應收賬款明細賬戶實施函證程序,選取的應收賬款明細賬戶余額合計為1 800萬元。相關事項如下:
(1)審計項目組成員要求被詢證的甲公司客戶將回函直接寄至會計師事務所,但甲公司客戶X公司將回函寄至甲公司財務部,審計項目組成員取得了該回函,將其歸入審計工作底稿。
(2)對于審計項目組以傳真件方式收到的回函,審計項目組成員與被詢證方取得了電話聯(lián)系,確認回函信息,并在審計工作底稿中記錄了電話內(nèi)容與時間、對方姓名與職位,以及實施該程序的審計項目組成員姓名。
(3)審計項目組成員根據(jù)甲公司財務人員提供的電子郵箱地址,向甲公司境外客戶Y公司發(fā)送了電子郵件,詢證應收賬款余額,并收到了電子郵件回復。Y公司確認余額準確無誤。審計項目組成員將電子郵件打印后歸入審計工作底稿。
(4)甲公司客戶Z公司的回函確認金額比甲公司賬面余額少150萬元。甲公司銷售部人員解釋,甲公司于 2011年12月末銷售給Z公司的一批產(chǎn)品,在2011年末尚未開具銷售發(fā)票,Z公司因此未入賬。A注冊會計師認為該解釋合理,未實施其他審計程序。
(5)實施函證的1 800萬元應收賬款余額中,審計項目組未收到回函的余額合計950萬元,審計項目組對此實施了替代程序:對其中的500萬元查看了期后收款憑證;對沒有期后收款記錄的450萬元,檢查了與這些余額相關的銷售合同和發(fā)票,未發(fā)現(xiàn)例外事項。
(6)鑒于對60%應收賬款余額實施函證程序未發(fā)現(xiàn)錯報,A注冊會計師推斷其余40%的應收賬款余額也不存在錯報,無須實施進一步審計程序。
要求:針對上述第(1)至(6)項,逐項指出甲公司審計項目組的做法是否恰當。如不恰當,簡要說明理由。
【答案】
(1)不恰當。注冊會計師應當對函證的全過程保持控制/可靠性不足。
(2)恰當。
(3)不恰當。注冊會計師應當核實被詢證者的信息;/電子回函的可靠性存在風險,注冊會計師和回函者要采用一定的程序創(chuàng)造安全環(huán)境。
(4)不恰當。函證的差異不能僅以口頭解釋為證據(jù),/應實施其他審計程序核實不符事項。
(5)不恰當。獲取的銷售合同和發(fā)票為內(nèi)部證據(jù),/應檢查能夠證明交易實際發(fā)生的證據(jù)。
(6)不恰當。選取特定項目的方法不能以樣本的測試結果推斷至總體/仍然可能存在重大錯報風險。
6.(本小題6分。)A注冊會計師負責審計上市公司甲公司2011年度財務報表,審計完成階段的部分工作底稿內(nèi)容摘錄如下:
(1)甲公司持續(xù)經(jīng)營假設適當?shù)嬖谥卮蟛淮_定性,財務報表附注中對此未作充分披露,擬在審計報告中增加強調(diào)事項段。
(2)發(fā)現(xiàn)含有已審計財務報表的公司年度報告中披露的年度營業(yè)收入總額與已審計財務報表中列示的營業(yè)收入金額存在重大不一致,并確定需要修改公司年度報告而非已審計財務報表,管理層拒絕修改公司年度報告。A注冊會計師認為,上述情形不會影響審計意見,因此無需采取任何行動。
(3)甲公司2010年度財務報表經(jīng)其他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并發(fā)表了無保留意見。A注冊會計師擬在審計報告中增加其他事項段說明該事項。
要求(1):針對上述第(1)和(2)項,分別指出A注冊會計師采取的應對措施是否恰當。如不恰當,簡要說明正確的應對措施。
(2)針對上述第(3)項,指出A注冊會計師應在其他事項段中說明的內(nèi)容。
【答案】
針對要求(1):
1)不恰當。財務報表附注未作充分披露,應當發(fā)表保留或否定意見。
2)不恰當。應當與治理層溝通;還應當采取下列三項措施之一,在審計報告中增加其他事項段,拒絕提交審計報告,解除業(yè)務約定。
針對要求(2):
上期財務報表已由其他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前任注冊會計師發(fā)表的意見類型;前任注冊會計師出具審計報告的日期。
溫馨提示:考生對于試卷及解析若有任何疑問,歡迎大家到論壇試題及答案區(qū)交流、學習。點擊進入>>
責任編輯:星云流水
- 上一篇文章: 2012年注冊會計師《會計》(B卷)試題及答案解析
- 下一篇文章: 2012年注冊會計師《審計》(B卷)試題及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