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中的數據與業(yè)務
會計實務工作中的數字,其本身是枯燥的,硬背下來記憶不會持久。面對數字,大多數會計人與常人無異,并沒有足夠的敏感。會計人對數字敏感更多是基于對業(yè)務的理解。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會計人總能夠記住一長串的財務數據。這不是會計人記性有多好,而是他們清楚數字背后的業(yè)務原因,能結合業(yè)務進行聯想記憶。單單記住數字是困難的,但記住數字背后的業(yè)務因果則相對容易。
從這個角度看,會計人對數字敏感實際是源于對業(yè)務事項的敏感。對業(yè)務敏感需要會計人跳出財務看業(yè)務,將視角前移。這是做好會計工作的關鍵,也是對會計人上進的要求。
譬如,做財務分析時可分解為兩個動作:一是數據分析,另一是業(yè)務分析。數據分析是指會計人員看到財務數據異常后有足夠的敏感,能快速閃現異動可能的驅動及可能的后果。業(yè)務分析是指結合業(yè)務定位原因,找到問題的癥結。第一個動作要想做標準,會計知識必須扎實。第二個動作要想不變形,則需把自己融入業(yè)務之中。
會計人怎樣才算是對數據敏感呢?我的標準是,數據最好能張口就來。可數據那么多,誰能全記得住呢?對數據敏感并非要面面俱到,建議重點關注以下幾組數據:
1.KPI考核的數據(至少包括收入、利潤),這些數據是企業(yè)經營的成績單,始終要做到心中有數;
2.公司的資金數額,資金如同企業(yè)的血液,時刻要盯?。?/p>
3.存貨、往來款的增減變動,這是企業(yè)日常管理的重點;
4.期間費用的增減變動,問題的苗頭就在此種露出端倪;
5.每月的納稅額,風險把控與稅收籌劃要適度;
6.總經理重點關注的數據。
如果數據在會計人的記憶中是鮮活的,這是因為會計人賦予了數據經濟內涵。死記硬背是記不牢會計人數據的,會計人唯有融入業(yè)務,才能讓財務數據成為故事印刻在腦海中。對數據敏感不必是天分,但需要用心。因為這不僅能體現會計人的職業(yè)素養(yǎng),也能反映出會計人的價值高低。
(本文來源:指尖上的會計 作者:袁國輝)
更多相關知識請點擊:管理會計資訊
推薦課程:財務晉升體系 | 零基礎財務經理崗位養(yǎng)成課 | 財務經理晉升指導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