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導航 | ||
案例分析題一 | 案例分析題二 | 案例分析題三 |
案例分析題四 | 案例分析題五 | 案例分析題六 |
案例分析題七 | 案例分析題八 | 案例分析題九 |
案例分析題七(本題10分)
A上市公司根據(jù)2007年3月新頒布的企業(yè)所得稅法,自2008年1月1日起其適用的所得稅稅率由33%改為25%。2007年上半年,A公司發(fā)生的與所得稅核算相關的事項及其處理結果如下:
(1)首次執(zhí)行日,A公司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資產(chǎn)公允價值為2600萬元。2007年6月30日該交易性金融資產(chǎn)的公允價值為3500萬元。公司管理層計劃在2007年下半年出售該交易性金融資產(chǎn)。假定稅法規(guī)定,資產(chǎn)持有期間的公允價值變動不計入應納稅所得額,待出售時一并計入。2007年6月30日,A公司認定持有的該交易性金融資產(chǎn)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之間形成應納稅暫時性差異,相應地確認了遞延所得稅負債297萬元。
(2)2007年6月21日,A公司與部分職工簽訂了正式的解除勞動關系協(xié)議。該協(xié)議簽訂后,A公司不能單方面解除。根據(jù)該協(xié)議,A公司于2008年1月1日起至2008年6月30日期間將向辭退的職工一次性支付補償款5000萬元。假定稅法規(guī)定,與該項辭退福利有關的補償款于實際支付時可稅前抵扣。2007年6月30日,A公司未確認該辭退福利形成的預計負債以及相關的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產(chǎn)生的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決定于當年末確認。
(3)2007年6月下旬,A公司在對存貨進行清查時,發(fā)現(xiàn)庫存某產(chǎn)品因儲存不當造成一定程度的腐蝕,預計只能降價出售,故計提了存貨跌價準備400萬元。銷售部門提供的銷售計劃表明,該批產(chǎn)品擬于2008年2月對外出售。根據(jù)稅法規(guī)定,企業(yè)確認的存貨跌價準備在存貨發(fā)生實質(zhì)性損失時可稅前扣除。2007年6月30日,A公司認定該批產(chǎn)品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之間形成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相應地確認了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132萬元。
(4)2007年6月30日,A公司應收B公司賬款余額為2000萬元。因B公司當期發(fā)生嚴重虧損,A公司對該應收賬款計提了400萬元壞賬準備。稅法規(guī)定,按照應收賬款期末余額5‰計算的壞賬準備允許稅前抵扣。根據(jù)與B公司達成的償債協(xié)議,該筆債權將于2008年1月清償。2007年6月30日,A公司認定該應收賬款的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之間形成可抵扣暫時性差異400萬元,相應地確認了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132萬元。
根據(jù)公司的未來發(fā)展計劃,預計能夠產(chǎn)生足夠的應納稅所得額用于抵減可抵扣暫時性差異。
要求:
分析、判斷A公司對事項(1)至(4)的所得稅會計處理是否正確,并分別簡要說明理由;如不正確,請分別說明正確的會計處理(包括應采用的所得稅稅率和應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或負債的金額)。
【答案及解析】
(1)A公司對事項(1)的所得稅會計處理正確。
理由:交易性金融資產(chǎn)形成的暫時性差異,應按所得稅稅率33%為基礎確認遞延所得稅負債
(2)A公司對事項(2)的所得稅會計處理不正確。
理由:因辭退福利義務應確認的預計負債形成的暫時性差異(25%)為基礎確認遞延所得稅。
正確的處理:
應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l 250(5000x25%)萬元。
(3)A公司對事項(3)的所得稅會計處理不正確。
理由:計提存貨跌價準備產(chǎn)生的暫時性差異,應按所得稅稅率25%為基礎確認遞延所得稅。
正確的處理:
應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l00(400x25%)萬元。
(4)A公司對事項(4)的.所得稅會計處理不正確。
理由:該應收賬款形成的暫時性差異,應按所得稅稅率25%為基礎確認遞延所得稅。
正確的處理:
應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97.50(390*25%)。
責任編輯:星云流水
- 上一個文章: 2008年高級會計師考試試題及答案解析(完整版)
- 下一個文章: 2006年高級會計師考試試題及答案解析(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