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在生活里還是工作中,都需要時不時地給自己設定一段專注認真的時間。在這一段時間里,有效屏蔽掉外界的干擾,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事情中,減少不必要的精力輸出和情緒輸出。當我們開始專注于某一件事情的時候,提升效率就成為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事情。
今天就細說幾個會影響工作效率的“小毛病”,咱們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坦然面對生命的無常,接納人生的不完美,方可身心開闊,自在歡喜?!?/p>
完美主義實則是一種不自信的表現,是一種無論付出多大的努力和精力都不會被自己感動的精神狀態(tài)。我們總是在討好別人,卻忘記了取悅自己。
職場上的完美主義表現在:工作的時候過于追求細節(jié),分不清事情的優(yōu)先級,對一些無關痛癢的內容絞盡腦汁,在某些無關緊要的問題挖空心思。重要場合則缺乏自信,畏手畏腳,害怕任何一句對自己的負面評判。這些都會影響到工作進度的開展,進而導致工作效率降低。比如:
◆糾結于PPT使用哪個顏色、哪個風格的模板,一直到PPT完成都在猶豫要不要再換風格。
◆寫文案的時候,詞句斟酌過于謹慎,殊不知即使自己再較真,也不會寫出“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文案。況且領導也壓根不會在意你是選擇用A詞語還是B詞語,職場只關注結果。
◆部門之間協(xié)作溝通的時候,話語表達如履薄冰,表情包換了又換,語氣詞疊加使用還不夠,最后還要再加上波浪線。整段文字發(fā)出去,一旦對方不回復,自己就開始復盤,是不是說錯話了,是不是剛才的表達不夠完美沒讓對方意識到自己的真正需求。于是開始自我懷疑,甚至陷入自我“PUA”狀態(tài)。
文質彬彬然后君子,但過于追求形式主義難免會浮于表面,隔靴搔癢,難以深入內部直達核心。對形式斤斤計較,不僅會拖累工作進度,影響工作效率,更甚者容易鉆牛角尖,把自己困在“死胡同”里找不到方向。
◆經常組織員工召開所謂的“三無會議”,即無主題、無主持、無結論。
◆過于追求數據而忽視了實際情況?;ㄙM大量的時間用來搜索多年的相關數據,然后制成漂亮的表格和分析圖,卻忘記了實際調查和市場調研。既得不到想要的結果又浪費了寶貴的時間。最后很有可能推倒重來,從頭做起。
影響工作效率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內部因素,即自己本身的內耗和擰巴。做事拖沓猶豫,瞻前顧后,不敢放手去做。不做,怕領導責罵;做了,又怕出錯,自己沒有足夠的膽量和勇氣去面對。時間在左右為難中快速流逝,轉眼到下班時間,你還得加班加點去完成本應該早就完成的工作。
人生不像做菜,千萬不要等到所有的調味料都齊全再起鍋開火。想到就去做,左右腳輪流邁開,只有行動起來,才會看到結果。就算結果不如人意,最起碼能從此次行動中看到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改進的地方,這同樣是一次“寶貴的財富”。
想要提升效率的根本目的不是為了證明自己是一個多優(yōu)秀的“牛馬”,也不是為了制造無休止的行業(yè)內卷,更大的原因是能讓自己準時準點下班,有更多的時間讓自己所用,進一步劃清工作和生活的界限,讓自己擺脫掉一點點的班味兒。
(本文由東奧會計在線原創(chuàng),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