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稅收分國不分項方法計算例題詳解
2018年經(jīng)營及分配狀況如下:
(1)乙國企業(yè)所得稅稅率為20%,預提所得稅稅率為15%,C企業(yè)應納稅所得總額1400萬元,C企業(yè)將全部稅后利潤按持股比例進行了分配。
(2)甲國企業(yè)所得稅稅率為30%,預提所得稅稅率為10%,B企業(yè)應納稅所得總額(該應納稅所得總額已包含投資收益還原計算的間接稅款)2000萬元,其中來自C企業(yè)的投資收益224萬元,按照15%的稅率繳納乙國預提所得稅33.6萬元,B企業(yè)在甲國享受稅收抵免后實際繳納稅款500萬元,B企業(yè)將全部稅后利潤按持股比例進行了分配。
(3)居民企業(yè)A適用的企業(yè)所得稅稅率為25%,其來自境內(nèi)的應納稅所得額為4000萬元。
要求:根據(jù)上述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問題來源:
正確答案:C
答案分析:企業(yè)B的稅后凈利潤=2000-[224÷(1-20%)-224]-33.6-500=1410.4(萬元),應由企業(yè)A負擔的稅額=(500+33.6)×1410.4×50%/1410.4=266.8(萬元)。

鄒老師
2019-11-07 11:37:47 5283人瀏覽
第一個問題是問,企業(yè)B所納稅額中屬于由企業(yè)A負擔的稅額。
因為企業(yè)分配股利是以稅后利潤分配的,所以這個股息在分配之前要在B所在地國家繳納企業(yè)所得稅,因此相當于A要間接負擔該項所得稅。
用到的公式是:本層企業(yè)所納稅額屬于由一家上一層企業(yè)負擔的稅額=(本層企業(yè)就利潤和投資收益所實際繳納的稅額+符合規(guī)定的由本層企業(yè)間接負擔的稅額)×本層企業(yè)向一家上一層企業(yè)分配的股息(紅利)÷本層企業(yè)所得稅后利潤額
C企業(yè)從B企業(yè)取得股息,因為2000萬中包含了從C國取得的股息的所得,因此這里要先減去境外的所得即224/(1-20%),然后加上應該計入利潤的投資收益,就是(224-33.6)即扣減了預提所得稅之后的金額。
然后減去500萬元繳納的所得稅,就是對應的稅后的利潤。
應由A負擔的稅額,B一共繳納的所得稅=500+33.6(就投資收益被乙國扣繳的預提所得稅)
那么A取得的股息是1410.4*50%(持股比例是50%),所以取得的股息占總的稅后利潤的比例,就是1410.4×50%/1410.4。
此時再乘以B一共繳納的所得稅,就是相當于A分得的這些股息所負擔的企業(yè)所得稅了。
第二問是問抵免限額的,抵免限額用來自于B企業(yè)的所得,乘以我國的企業(yè)所得稅稅率計算得來。
境外的稅前所得,就等于該股息收入+間接負擔的境外稅額,所以用1410.4*50%+上一步計算出的負擔的境外稅額。然后用這個合計的金額乘以25%即可得到。
第三問問的是實際抵免額,此時的實際抵免額要用境外的已納稅額和抵免限額來做比較,哪個數(shù)小,哪個就是實際抵免額。
間接負擔的稅額第一步已經(jīng)計算出來了,而我國從甲國取得投資收益也一樣要被扣繳預提所得稅,被扣繳的預提所得稅=1410.4*50%*10%
然后加上間接負擔的稅額等于一共在境外繳納的所得稅,此時和第二問計算出的抵免限額比較,確定第三問的答案。
第四問就比較簡單了,我們要看A對B的持股比例大于了20%,所以B符合間接抵免,而A 對乙國企業(yè)間接持股為50%*20%=10%<20%,所以C不符合間接抵免。
希望可以幫助到您O(∩_∩)O~相關答疑
-
2025-06-27
-
2025-06-27
-
2025-06-26
-
2025-06-03
-
2025-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