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FO下,單位銷貨成本=期末單位成本?
課件中,老師講到在FIFO下,期末存貨單位成本=銷售存貨單位成本,并舉例說明:3瓶*4+5瓶*6=6瓶*5.25+2瓶*5.25,我的疑問是:在計算銷售單位成本時,用的是(3*4+5*6)/(3+5)=5.25元/瓶,我認為該計算方法是加權平均成本計算法,不是FIFO,如果采用FIFO,賣掉的6瓶水的成本應該是期初的3瓶4元/瓶和3瓶6元/瓶,剩下的期末2瓶成本應該是6元/瓶。
問題來源:
個別計價法,只適用于核算全部具有獨一無二標示的產品。它最適用數量少、金額昂貴的產品,如珠寶、汽車等零售的產品,或者采用分批成本法核算的特殊訂單或產品。適用于采用適時數據庫儲存信息的永續(xù)盤存制。最后,個別計價法可能被用來操縱利潤。
平均成本法,將全部類似存貨項目的成本加總求和,計算得到期間平均成本。在永續(xù)盤存制下,又稱“移動平均法”:隨著每次購入存貨的變化需重新計算存貨的平均成本,并且在購入新的存貨之前,按照重新計算得到的平均成本計算銷貨成本。
先進先出法,當存貨成本不斷上升時,FIFO計算得到的銷貨成本最低,但是期末存貨的價值相對較高。無論是在永續(xù)盤存制還是定期盤存制下,FIFO計算得到的期末存貨余額和銷貨成本是相同的。FIFO期末存貨的估價為估算存貨重置成本提供一個合理的估計值。FIFO卻未能將利潤表中的當期成本與當期收入相配比。FIFO可能扭曲凈利潤。當存貨價格不斷上升時,FIFO會夸大利潤。
后進先出法,期末存貨包含了最早購入存貨的成本。永續(xù)盤存制和定期盤存制下,LIFO計算得到的銷貨成本和期末存貨金額不同。LIFO的優(yōu)點在于更好地衡量了當期利潤。當成本不斷上升時,計算得到的銷貨成本最高,凈利潤最低,采用LIFO還能夠獲得所得稅遞延收益。隨著價格的下跌,LIFO不需要按照市場價格調低成本。LIFO會扭曲資產負債表,因為它會低估存貨價值,進而也低估營運資本。

楊老師
2019-07-09 17:30:13 669人瀏覽
老師在講FIFO下,舉例確實算錯了,您的計算是正確的
如果針對先進先出法的計算有疑問,可以看一下教材P318 圖表1D-15列出的先進先出法的幾個計算步驟,可能更加清晰一些。
每天努力,就會看到不一樣的自己,加油!相關答疑
-
2024-01-07
-
2020-06-02
-
2020-02-14
-
2019-12-31
-
2019-11-29